共24题,约19360字。
山东省2023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二)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科幻文学不是脱离现实的精神飞地,其创作和繁荣仍然根植于深广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是特定观念文化的产物。历史与现实为科幻创作提供所需的素材,同时也提供其必需的问题关怀。科幻文学虽然多用科学的外衣包裹现实的问题,并通过虚构性书写将其放置在虚拟的时空维度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回答,但其现实性精神实质却一以贯之。现实性的底色让科幻文学超越“幻”的神奇而获得人类学学术考察的关键品质,即对真实性的诉求。值得注意的是,科幻文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问题关怀,更呈现了创作者对于现实的深切思考,是一种有深度的文化书写。
使科幻成其为科幻的关键,一是科学的质材,二是想象和虚构,二者的结合构成科幻文学魅力的基础。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瑟尔在《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一书中谈到:“文学的表现与再现功能使人类的超乎寻常的可塑性,自由伸展到了一个几乎没有边界的文化大背景之中……文学就变成了一种呈现‘可能存在’或‘可能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的百花园。”
科幻文学充分体现了文学的虚构与想象特征,同时也将人类的虚构性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人类将去何处,世界会有何种前途和命运,宇宙的规则和目的是什么……每一部科幻作品都试图提供某种形式的答案。2018年11月,刘慈欣在美国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获奖感言中谈到:“与人们常有的误解不同,科幻小说并不是在预测未来,它只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就像一堆想象力的鹅卵。”和伊瑟尔一样,刘慈欣也将想象视为人区别于万物的重要本质,但他同时也强调想象本身的不确定性。虽然人类科技已经被证实在相当大的层面是对想象的落实,但想象自身却具有超越现实的规定属性:落实的想象已经不是想象,想象永远在现实之外以其超越、无限和对世界的反叛定义着自身。科幻文学作为真正虚构与想象的艺术,呈现了科技文明之下人类的理想、道德和欲望,这或许正是我们理解人类的最佳文本。
和其他一切文学品类相比,对科学的把握与呈现是科幻文学最为显著的品质。科学在科幻小说中,不仅是点缀和附庸,而且科学本身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是故事得以发生发展自圆其说的主要动力。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放大镜下,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前所未有地成为问题,迫切要求创作者和读者在共同的文学结构之下做出回应。所以,虽然文学创作中的科学书写并不一定是对科学理论的原样呈现,或许离真理相去甚远,但科学无疑构成科幻文学这一文学形式的根本,同时也是智能时代、数字时代的人类学研究不能忽视的文化文本。
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命质态,同时也重塑人类的社会、文化和观念。科幻文学将这种影响最大化地表现了出来。以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休眠技术为例,通过休眠人类可以穿越时间,超越生死,在不如意的情形下进入休眠状态,而在未来几百或几亿年后苏醒,从而摆脱必然规律的束缚带来迥异的人类故事。虽然现实中我们从未真正掌握时间,但科幻文学中人类往古来今直达未来,对时间的操控早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和时间一样,空间在科幻文学中也呈现极其复杂的面貌。地心海底,一粒微尘,或者银河深处、宇宙之外都可以成为科幻驰骋的疆场。在无限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中观照人类和文明,科幻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图景。
(摘编自陈海龙《面向未来的文学和人类学——科幻文学:现实、虚构、想象三元合一》)
材料二:
光明悦读记者:科幻文学学者孟庆枢认为:“文学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审美表现和超越的思想,文学要与时俱进。”这与您曾指出的“一定要在变化当中去谈科幻”“科幻一定要阐述变化”的观点有许多相通之处。您能否谈谈科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科幻的本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文学深深根植于历史和现实背景,是特定观念文化的产物,其实质在于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
B.伊瑟尔认为文学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可塑性参考,这种可塑性是指超越现实的可能。
C.科幻文学看似描写的是未来的人或是太空人,但实际上他们与地球上的现实中的人别无二致。
D.科幻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科幻文学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小说体现着科幻作家对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问题以及价值观念的深人思考。
B.科幻文学中的科学技术可以是对真实科学理论的再现,也可以是科幻作家偏离科学真理的想象。
C.想象是人区别于万物的重要本质,超越现实的想象可能成为现实,反叛世界的想象则不可能成为现实。
D.科学的发展影响着人类未来社会的文化与观念的发展,科幻文学将以更多元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
3.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是一则人物访谈,访谈中刘慈欣主要围绕科幻与文学的关系和科幻的本质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回答有理有据,针对性强。
B.刘慈欣认为科幻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人在想象的世界的生存状态的描述,科幻一定要阐述变化,这与孟庆枢的观点是相似的。
C.刘慈欣指出,由于科幻作家创作风格和理念的差异,中国科幻小说分为两种风格,即偏重于传统技术和偏重于描写人类的种种异化。
D.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科幻作家要把自己的文字创作面向电影、电视等媒体进行转化,以收获更广泛的影响力。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所选用的论据的特点。
5.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通过科幻世界官方账号线上颁出,“最佳长篇小说奖”由谢云宁《穿越土星环》摘得。下面是该小说的简要介绍,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其作为科幻小说的特点。
花花公子路渐离有一个疯狂的星际梦想,他要追赶一颗彗星。没想到他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被弹射出舱,在土星环里漫无目的地飘荡。人生的意外接踵而至,众叛亲离、无人救援、生存物资告罄……他成了一颗被人类遗忘的人体小行星。出乎意料的是,在土星探测器主控A•I•多丽丝的帮助下,原本必死无疑的路渐离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为求一线生机,路渐离登陆土卫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基因片段,制成了新型鱼苗,在拥有广袤海洋的土卫二上养殖鱼类,勉强生存。与此同时,多丽丝和航天公司正在制订营救方案。路渐离孤军奋战良久,几近生存极限,他能否等到救援飞船的到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堆里的城隍
梁衡
西方的神话中都是些离人很远的女神、酒神、爱神等,哪怕帮人找对象,也是派个天使躲在暗处远远地射上一箭。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神总是在人的身旁,如影随形,朝暮不离,无时不在护佑着你。
2021年9月,我到陕北采风,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