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0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是“粗劣”的长相。作者极尽铺陈,步步蓄势,甚至用“_______【kè bó】”的语言,来“调侃”托尔斯泰的外貌。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她“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这种_______(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1)给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①粗劣( ) ②kè bó( )
(2)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缺处。(2分)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正如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的那样,疫情期间的江城武汉依旧风景如画,生机盎然。
(4)《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的迷人景色。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消息作为一种新闻裁,其最大特点是实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呐喊》等。
C.《三峡》是郦道元在前人记述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学校决定开展“约粮食,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5分)
(1)请你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24日,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缤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院士逝世后,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网友纷纷表示“节约就是最好的致敬”“我们会好好吃饭”……有网友建议把每年5月22日设为“节约粮食日”,来纪念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及世界人民做出的贡献,并且5.22谐音“勿挨饿”,也是袁老毕生的追求。该建议在网上得到众多网友支持。
(2021年5月24日《健康时报》)
(2)请你写出生活中节约粮食的三种具体做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5~20题,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5~6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颈联所呈现的画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学们在复习春天主题的诗歌时发现,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浅草才能没马蹄”都传神地写出了早春小草的特点。你觉得是这样吗?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