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960字。

  河南省(部分地市)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深入人民、深入实践,想党和人民之所想、赴党和人民之所需,才能让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永不枯竭。
  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杨永修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专业知识,潜心钻研汽车自主技术,工作两年即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如今已陆续攻克130多项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难题。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攻克一项新技术是创新,打造一个新产品是创新,解决一个难题也是创新。创新的舞台宽广辽阔:从科研院所到工厂车间,从偏远乡村到改革前沿,处处都是创新的沃土。勇于创新创造,意味着必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保持推陈出新的意识和干劲,善于捕捉创新创造的每一个机会与灵感,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新时代青年正以刻苦学习本领、大胆创新创造的奋进之姿,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何娟《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
  材料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青年工作,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才能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新时代青年既充满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局限性。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
  B.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须有脚踏实地的态度。
  C.做好青年工作,主要依靠共青团的力量,这是党交给共青团的重要任务。
  D.对出身农村的青年来说,他们在城市的经历,可以助力他们的返乡创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压力能转化为动力,也可能成为阻力,对青年的教育引导要把握好“度”。
  B.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我们既要重视时代、国家的需要,也要重视青年们自身的需求。
  C.年轻人返乡创业,既能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也能在乡村中成长,这是一件可以双赢的事。
  D.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国家要把青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
  3.下列诗句中,最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3分)
  A.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D.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示冕》)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特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现在,有些青年人选择了“躺平”。请根据材料内容,对“躺平青年”加以劝告和激励。(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阿吾斯奇[注]
  董夏青青
  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靶场上掀起沙尘,落到正在一座墓地上挥动铁锹的几个人身上。他弓起背使劲铲开沙石,刨飞的尘土打在旁边人的衣裤上嘭嘭作响。七八个人手脚不停地挖了一个多小时,才在坑深两三米的地方碰到棺材。
  露出棺盖时,站在几米外的一家人走到近前。
  这家人是埋在靶场东头这位烈士的家属。来靶场之前教导员跟他讲,上世纪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