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020字,答案扫描。

  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经济活动和流动范围不断扩展与现代社会分工体系的不断细化,使得陌生人社会的边界逐渐扩展,更多的人成为彼此陌生的人。城市化进程催生了陌生人社会。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中国陌生人社会的理论更多源自经典社会学家的观察和思考,缺少对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衔接的讨论,我们无法从中获得关于城市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机制,更无法在宏观层面观察一个社会如何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
  中国的陌生人社会理论须建立在中国的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首先,陌生人的流动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或一个普遍特征,但中国社会的流动是有序的。有序的流动所形塑的社会也是有序的陌生人社会。例如,得益于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
  1.下列对“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比较,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B.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C.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D.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人口不管是从乡村向城市流动,还是城市向城市乡村流动,在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帮助下,其规模和方向都是可掌握的。
  B.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度,有助于使理性和效率原则为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进而有助于建立有序的陌生人社会。
  C.有规范的陌生人社会依赖于契约、法律等的有效保障,而巨大的人口红利、充分的就业保障和广泛而深入社会治理也不可或缺。
  D.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促进了相同规范的运行,这些规范能帮助遵守者,包括进入的陌生人,避免个体的社会困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费孝通认为,熟人社会的“打招呼”已成了现代社会的阻碍,熟人社会势必会为现代的陌生人社会取代。
  B.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源于经典社会学家的中国陌生人社会的理论并非建立在经验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存在着不足。
  C.材料三指出,解决我国当下的社区治理矛盾的破局之道在于从多维度的熟人社会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
  D.根据三则材料可以断定,在中国,陌生人社会晚于熟人社会成型,而熟人社会的特征,在农村比在城市更容易保存。
  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关涉“陌生人社会”,二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某大型社区是外来人员集聚地,主要居住者为来自彼此临近的乡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学习了上面的材料,针对减少社区矛盾、改善社区管理,可以提出哪些建议?请简要陈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月光下  蔡 东
  她主动加了我的微信,说,刘亚,我也在深圳。
  约了几次,大半年之后,终于定下来时间地点,人物是我和她。
  六角托盘擎过来两杯茶,透明杯子里绿莹莹的,薄片正舒展成叶子,有的芽头朝上,立于水中;有的缓缓落下,躺在杯底。她倒吸一口气,赞叹着真好看,一边却说,不用来这类地方。这类地方,大概就是指四季恒温、落地窗通透、植物和美器环绕的玻璃屋。
  她还那么爱美,拿起手机拍杯中碧色。我趁机细看她的样子。长白发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