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70字。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叙事学视角下高中小说如何教学 例析
01.叙事学进入小说教学中的知识选择
小说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尤其是现代小说出现后,相关知识也呈现新的特征。如出现在高考试题中的当代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就有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若只从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分析,既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也不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而且在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对小说的考查将更加多样化。为此,综合叙事学知识和高中小说教学所需,将相关知识整合如下:
叙事学认为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叙述“和“虚构”。叙述就是讲故事,虚构是作家用叙述的方式创造的一种“真实”,是人为的、“虚构”的真实。据此,小说分为“虚构”和“叙述”两个方面。常见的“虚构”策略有结合现实和完全虚构。而“叙述”可以分为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
叙述者讲的是“谁在讲”,叙述视角讲的是“谁在看”,叙述时序讲的是故事的“时间”变化,叙述节奏讲的是故事的“顺序”变化。了解叙述者和叙述视角可以读出小说潜在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了解叙述时序和叙述节奏可以读出小说写作的艺术特色。
02.叙事学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以叙事学观照高中小说教学,进行叙事学角度的解读,可以有效建构新的解读视角。从叙事学角度对高中课文中涉及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此为教学提供一点思考。
(一)虚构
小说本质上是虚构的,它通过叙述来达到一种语言上的真实。这种真实既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又超越了个别的、偶然的真实。
在小说的两种虚构策略中,“完全虚构”常用于科幻小说之中,教材中并不常见。“结合现实”的写法,常以真实的现实生活为背景,虚构其中的人物或者是情节,让小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教材中出现较多。如课文《骑桶者》中的历史背景——一战时期奥匈帝国最艰苦的、缺煤的一个冬天。这是真实的背景,但通过虚构骑桶这种滑稽的方式,表现了主人公害怕失败的内心,表达了人与世界不融通的主题。类似的虚构在很多小说中都有出现过,我们却能读出一种共同的真实,这种真实就是作者创造的一种“虚构”的真实。
(二)叙述
1. 叙述者的选择
明确叙述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叙述者是小说中叙述故事的主体,读者所知道的内容来源于叙述者。叙述者的年龄、性别、情感态度和身份等,影响着小说的语言风格、思维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