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60字。

  写作 修改润色
  【教学目标】
  1.把握修改润色的技巧,学会修改润色自己的习作。
  2.养成写作中不断修改润色的好习惯。
  3.提高语言表达和鉴赏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可见,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修改润色。
  二、写作指导
  环节一:修改指导,明确原则。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浮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做出修改。
  2.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做出调整。只有“意”正确、恰当了,“言”的修改才能有依据,有效果。
  3.前面已经讲过“审题立意”,这里着重讲“言”的修改。“言”的修改,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硬伤。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环节二:修改润色,明确技法。
  (一)文章内容的修改。
  1.深化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浅显的主题要争取改得深刻,错误的主题则要改正过来。
  2.增减材料。
  作文材料既要新颖独特,又要跟主题和立意和谐统一。写完作文以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个材料不太适用,或找到了更好的材料,这时,我们就可以修改材料或把原来的材料加以更换。当然,考试的时候换材料比较难操作,应尽量在动笔之前构思好,避免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
  (二)文章形式的修改。
  1.锤炼结构。
  (1)首尾要精彩,力求简洁明了,不落俗套。
  (2)结构要紧凑,过渡要自然。
  (3)思路顺畅,表达清楚。作文时要安排好写作顺序,哪些内容在前,哪些内容在后,要根据主次来安排。还要注意内容前后之间或承接或转折或并列等的联系。
  (4)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段,让作文的层次结构看起来更加活泼。
  2.润色语言。
  (1)要讲求“清”“通”。
  所谓“清”,就是文字简洁,即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删去,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所谓“通”,就是文从字顺,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要合理连贯,相互照应。
  (2)要讲求“有文采”。
  在语言简洁、内容通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四化”法,美化语言。
  ①具体化。在文章中加入描写,就能使人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②精美化。在一些“点”上恰当地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