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490字。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一)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封建”本为表述中国古代政制的汉字旧名,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近代以前在汉字文化圈诸国(中、越、朝、日)未生异意。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以降,日中两国先后以“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 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领主),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
史学术语“封建”,在新旧名更替之际,其概念误植尤显突出,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笔者在莱因河两岸目睹的昔日容克(Junker)贵族们俯摄田园农户的古堡群,无声却有力地诠释着与“封建”相对译的西语 feudalism的内涵,也呼应着汉语旧名“封建”的本义(封国土、建诸侯),比照之下,流行大半个世纪的泛化新名“封建”的偏失自现。有学者将新名“封建”的概念误译严厉批评为“语乱天下”,并非过分之辞。
主张西周封建说的范文澜先生所称之“封建”,虽纳入“五种社会形态”之中,却仍与旧名本义(封土建国)保持联系,范老一再论证周初封建爵禄贡赋是有定制的,肯定“分封诸侯时,已规定封建制度的剥削方式”。
主张战国封建说的郭沫若、翦伯赞先生所称之“封建”,则抛弃旧名本义,加以泛解。郭老将土地“归为私有”“地主阶层出现”“专制帝制确立”等与“封建”本义相背反的要素作为“封建制”的内涵,认为“废封建,立郡县”的战国时期“开始了封建社会”;翦先生曾主西周封建说,后又改为战国封建说,称秦孝公“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社会。这些论说中的“封建”既脱离“封土建国”古义,也与西方史学关于中世纪制度(feudalism)的含义相去甚远。
主张两汉封建说的侯外庐先生,力辩“封国”并非封建制,认为“周代封国之所以不能认为是封建,主要由于它没有“农村为出发点”的经济基础”,可见候先生是把“农业经济”“自然经济”这一宽泛的前近代社会的特征视作划分“封建”的主要标准,其对“封建”作泛解也是明显的。
持魏晋封建说的尚钺、唐长孺、王仲荦、何兹全等先生不赞成将“封建”泛化,从魏晋间的封土采邑、门阀制度、佃客的人身依附诸形态认定其封建性,这是以“封建”本义为基点,再作引申,兼容古义与西义。尚、唐、王、何诸先生所诠释之“封建”,实现了古义与今义的融通,也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较相切合。
以上诸家自立标准,各说各话,莫衷一是。这种核心术语内涵歧异、义项多设的讨论,必然出现同一议题之内“概念不一”“论旨转移”的逻辑前提问题,从而无法在历史分期上获得共识。当然,由非学术因素作用,似乎也可以达成某种“共识”(如统一为“战国封建说”,将周末至明清称之“封建时代”),但那种“共识”只能是一时“众服”的假象。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问题的来龙去脉》)
材料二:
比利时学者冈绍夫的名著《封建主义》是研讨狭义封建制度的专著。冈绍夫给下的定义是:封建主义可以视为这样一种制度,它们创立并规定了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的保护和供养的义务。综合冈绍夫的研究,西欧封建主义具有以下若干特点:其一,封建主义只是自由人之间的制度;其二,封建主义在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越、朝、日等汉字文化圈诸国,“封建”一直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一概念被误植泛化。
B.“封建”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是日中两国先后以这一符号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造成的。
C.“封建”的概念误译可谓“语乱天下”,必然出现“概念不一”“论旨转移”的逻辑前提问题,就历史分期也必然莫衷一是。
D.西周、战国、两汉、魏晋等封建诸说中,作者认同的是魏晋封建说,因为这一说切合马克思赋予封建主义这一符号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 feudalism之所以产生误译,是因为客观上中国古代政制与西欧中世纪特定的社会类型或社会结构内涵类似。
B.结合材料一、二看,作者主张理解“封建”这一概念应以本义为基点,融通古今中西,整合冈绍夫、布洛赫以及马克思等人的研究成果。C.中国学者的封建诸说之所以达不成共识,是因为他们受流行大半个世纪的泛化新名“封建”的影响,对其本义及基本标准认识不清。
D.材料二的梳理厘清了“封建”一词的内涵,冈绍夫、布洛赫二人的阐释,由浅入深,而马克思自表及里,最终从经济含义揭示概念本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最能体现狭义封建主义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建立汉王朝后论功行赏,分封了韩信、英布等七个异姓王,各得一块封地。
B.旧时西藏的农奴无生产资料又无人身权利,完全被农奴主占有,用于家内劳役。
C.《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为庄园主,他与佃农有互相约定的权利与义务。
D.明代嘉靖末年,朝廷以银雇工,身隶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也可从事农耕。
4.如果请你在座谈会上就近代以来“封建”问题的来龙去脉作简短发言,请结合两则材料,列举出你的发言要点。(4分)
5.三大封建主义概念定义的角度与重心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其不同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马的故事
赵树理
有这样一个夏日的傍午,张四哥(一个老马仆)和他最爱的白马在松林下游息-这是他和它的日常生活。张四哥见马吃草之际,忽然把头扬起,静寂的鹄立于大松之旁,知道它已是吃饱了,遂从怀中把刷子取出来,给它整理蹄腕上被苔染绿而且凌乱了的雪色的毛,骤觉着一股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吹得马尾也拂拂摆动。这明明是雨的信息,他也知道,他便收拾了刷子,预备赶了马回去。
不知什么地方来的大量的尘土,霎时把天空染成了红灰色-仿佛初扫的土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