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690字。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核心能力
二、根据条件概括特点/事件
设题方式:1. 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2. 文章记叙了×××人物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文章哪些事例可以体现某人的某特点?请概括。
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搜索相关信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要进行比较辨别;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要进行调整组合。
三、分析结构特点
设题方式:1. 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或公式: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 悬念,为下文做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 名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题要点或公式: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3. 请分析文章的行文特点,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题要点或公式:从行为结构的各个方面分析(线索、引入、详略、前后文等)。
4. 本文题为“×××”,文中却大量篇幅写“×××”,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四、赏析手法
设题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要点或公式: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
五、品味语言
设题方式:1. 划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含意?
答题要点或公式: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题要点或公式:特色概括+结合句子分析。
六、探究观点、启示
设题方式:1.请你结合全文,对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2.请联系现实对文本存在的社会价值与产生的社会影响加以评价。
3. 文章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你对这种×××的做法,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注意:要围绕文章主旨思考。
七、讲练
(一) 下笔不觉师造化
①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 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 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②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