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3470字。
综合练习十四 (月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美的历程》恐怕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掀起畅销热潮。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放,对美的追求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美的历程》_______,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读物,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年青人。该书自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之美开始,到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潮结束,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漫长而_______的“美的历程”。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在这本书中,李泽厚用才气逼人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那些艺术作品的动人风貌,同时也_____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 ),这使他的观点_____,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看来,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他对看似杂乱无章、充满偶然性的美学现象加以分析, 为了研究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1.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靡一时 动人心魄 高屋建瓴 独树一帜 B. 脱颖而出 动人心魄 微言大义 匠心独运
C. 风靡一时 沁人心脾 微言大义 匠心独运 D. 脱颖而出 沁人心脾 高屋建瓴 独树一帜
2.下列填入上文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
B. 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
C. 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
D. 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
3.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B. 通过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C. 为了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D. 为了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也叫楹联、楹贴、对子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在创作对联时,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起仄收和内容相关。
B. 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从商代甲骨文到现在,汉字形体逐渐演变,这种演变主要分为古今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和隶书,后一个阶段的字体有草书、行书和楷书。
C.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代表作,它是狄更斯的“全自传体小说”,作品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D.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材料一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背面。人类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球背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人类此前的所有登月活动都是在月球正面完成的,嫦娥四号创造了历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