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30字。

  统编版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和《六国论》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篇课文的内容,把握两位作者的观点。
  2.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作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理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3.探究两位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体会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作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理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有句话我们都熟知,那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对于朝代兴替的思考,我们可以说历史很残酷,理解多角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房宫赋》和《六国论》,来探一探杜牧和苏洵对秦与六国亡国的一些想法。
  (二)活动一:填一填,溯源归因
  (1)两位作者的观点各自在文章的第几段?
  共识:在《阿房宫赋》最后一段,在《六国论》的第一段。
  (2)齐读《阿房宫赋》的最后一段和《六国论》的第一段,提炼作者观点。
  共识:关于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杜牧认为是统治者“不爱其人”;关于六国灭亡的原因,苏洵认为是六国“以地赂秦”。
  (3)杜牧和苏洵这么归因的依据在哪里?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填入表格。
  (4)在表格内容呈现的过程中,对这几话句子作简要赏析。如: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表达了作者对秦王朝奢靡生活的惊骇之感。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剽掠”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六国统治者手段的残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秦王朝的质问和控诉以及无奈的复杂情感。
  (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在语言建构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