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490字。

  “热闹与枯燥”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并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帮助自己消除各种“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1.写什么
  第一段说有一种人习惯用种种方式使自己远离“枯燥”,消除“枯燥”。第二段是说另一种人并不害怕“枯燥”,而是让它成为生命的滋养。第三段提出写作要求: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何为“热闹”和“枯燥”?尤其是材料中未曾出现过的“热闹”这个概念;
  (2)如何解读“热闹”和“枯燥”二者的关系?
  2.怎么写
  要有 “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也就是有“我”的意识。
  概念解读
  1.何为“热闹”?
  此处的“热闹”指向的是那些感官刺激,那些笑点带来的“精彩”,这是一种表面的、浮浅的追求。这种“热闹”无法带来人的价值与成长。
  2.何为“枯燥”?
  可以是一种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的生活,但可以“滋养”人“生命”的“枯燥”应该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表现,其中蕴含着深层化的精神追求,是个体在喧嚣闹腾的世界中对内心的坚守。接受并正确面对“枯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是一种于平凡之处潜心钻研的心态和干事创业坚韧的姿态,追求的是独处的充实、长久的品质沉淀和生命的增色、增值。
  3.正确理解“热闹”与“枯燥”关系
  ①二者呈现不同的生活气息     热闹——烟火气     枯燥——书卷气
  ②二者呈现不同的群体与个体状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