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50字。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6分)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北京中轴线的资料,准备装订成册。请你阅读下面小北同学整理的文稿,完成问题。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这条横亘北京城的传奇“脊梁”,将左右对称的建筑群连在一起,使城市呈现出“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特色【甲】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它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张显了丰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2022年5月25日,【乙】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乙】获通过,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越来越多的重点文物、古建筑得以腾退修缮,恢复了历史风貌。北京中轴线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
(1)文稿中加点词语“张显”书写有误,请你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zhāng xiǎn
(2)在文稿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同学们准备从下列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为资料册的封面题字。请你结合书体特点和中轴线特点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
2.(4分)下面是小京同学在“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后为校刊写的一则消息。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我校同学积极参加“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
9月24日,我校同学参加了“探寻中轴文化”线上学习活动。
上午,同学们翘首以盼的“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启动。随后同学们有选择地参加了线上学习活动:有的参加了“中轴线上读懂故宫”故宫建筑艺术公开课公益活动,有的观看了纪录片《北京中轴线》,有的聆听了“中轴线上的声音”民俗文化艺术讲座。
下午,有的同学还参加了线下实践活动。他们沿中轴线骑行,一路上兴味盎然,在天坛了解敬民保民爱民以顺应天道的思想,在前门大街的商铺前拍照记录,在天安门广场瞻仰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景山的万春亭俯瞰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在修整一新的钟鼓楼前采访游客,还一路向北打卡了设计与施工巧妙绝轮的“鸟巢”和“水立方”。
(1)对文段中的加点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翘首以盼”表现出同学们对活动的强烈期待,其中“翘”读音为“qiào”,意思是“抬起”。
B.“兴味盎然”表现出同学们对活动的极高兴趣,其中“兴”读音为“xìng”,意思是“兴致”。
C.“敬民保民爱民”和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倡导的“仁政”,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巧妙绝轮”应该写为“巧妙绝伦”,用来突出“鸟巢”和“水立方”的设计与施工无比精巧奇妙。
(2)画线句作为本则消息的导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给出修改建议。
3.(4分)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以多种方式交流感受。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下列同学们写的活动感言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北同学整理资料时认真圈点勾画,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了我。
B.文物修护专家因地制宜,制定的修护方案各个不同,充满智慧。
C.中轴线上一座座古建筑修缮一新,惟妙惟肖,焕发出新的活力。
D.中轴线对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是独一无二的。
(2)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壮美中轴,纵贯延展,再现古都① ;
东城学子,② ,探寻北京③ 。
A.①风韵 ②遨游京城 ③文明
B.①风情 ②遨游京城 ③文化
C.①风情 ②力学笃行 ③文化
D.①风韵 ②力学笃行 ③文明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4.(6分)默写。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夕日欲颓,① ”,写出了落日时分水面上生机勃勃的景象;王绩《野望》中的“② ,③ ”,写出了夕阳余晖晕染下树和山所呈现出的浓浓秋意;李清照《渔家傲》中的“我报路长嗟日暮,④ ”,写出了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对空有才华的感慨。古诗文中描写日暮景象的佳句还有很多,比如“⑤ ,⑥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文除外)。
5.(5分)阅读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