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7940字。
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共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不假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到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写得( ),也是难免的事。文章“不通”,大半是这样来的。也有一些人则是把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写只是记录,就像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所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铺纸濡毫,( )。这种办法似乎是理想的,但实际上很不易做到。
我个人所采用的是一种折中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再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仔细衡量一番,把无关重要的、( )说明的一齐丢开,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元好问在《与张仲杰论文》中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所谓“灵感”大半都要先苦心经营,到了适当的时机便自然( )。_______。
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深刻而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而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则是文章的胜境。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明所以 一蹴而就 无需 体现
B.不知所云 一挥而就 无须 涌现
C.不知所云 一蹴而就 无需 涌现
D.不明所以 一挥而就 无须 体现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有生来即畅适者
B.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有生来即畅适者,两者都体现了文章的畅适境界
C.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
D.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两者都体现了文章的畅适境界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明允,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词开豪放一派,《赤壁赋》
《六国论》均为其代表作。
B.记,古代的一种文体,至唐宋而盛,可叙事、写景、状物,写法上多以记述为主,
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C.陶渊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D.王介甫,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答司马谏议书》一文是其
写给司马光的回信,表明了坚持变法的决心。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相关内容,结合语境选出填写正确的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洞窟考古测绘
以往我们采用传统手工测绘的方式绘制考古测绘图,精准度和工作效率都很低。现在,我们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通过点云数据确定壁画的三维位置,依据拼接图像勾勒出壁画物象的线特征,并且在考古测绘图上按照分幅的图幅大小插入标有坐标数据的网格线,便于后期整理成图,并计算出图像的准确位置和实际大小。采用上述技术绘制的考古测绘图准确、科学地记录了敦煌石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