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50字。

  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嗨,亲爱的同学,铃声响起,你就是这考场的主人。你可一定要认真审题,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
  请你阅读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
  2.答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胶带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卷自己保管。
  一(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其展示的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只要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引起无限的情思。这类作品,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         (寄存寄寓)其中的情怀。可以获得美的亨受,净化心灵,陶冶( yě)情操。
  ①用楷体书写“造化”   “意境”。(2分)
  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丰富多彩:      ▲         陶 yě:_▲     
  ③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_改为_▲_,_▲_改为_▲     
  ④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        
  2.八年级同学正在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8分)
  (1)我们淮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较多,比如民间文学:漂母传说,吴承恩与《西游记》传说等;传统音乐淮剧,白马湖打夯号子等;民间美术:博里家民画,车桥剪纸等。为使更多人知晓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认为采用哪些活动形式更能增强这些活动效果?(2分)
  答: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些什么?(3分)
  答:                                                                                
  (3)对于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时也会听到另类的声音,比如说车桥剪纸,有些人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3分)
  答:                                                                                
  3.古诗文默写。(6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雁门太守行》)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68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4-5题。(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渡易水         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分别,前往刺杀秦王。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分)
  答:                                                                             
  5.《雁门太守行》和《渡易水》都引用了“易水”一词,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