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4566字。
文艺随笔类散文(文化随笔)阅读复习应考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05级教育硕士  李春鸣
  复习目标:1.复习文艺随笔类散文特点
          2.了解文艺随笔类散文阅读题的题型
          3.掌握阅读文艺随笔类散文的方法
  本课时重、难点:阅读文艺随笔类散文的方法
  复习篇目:1.课内篇目回顾:《说〈木叶〉》《咬文嚼字》《读〈伊索寓言〉》
          2.课外篇目链接:《波兹曼的诅咒》《给匆忙走路的人》
          3.课外迁移训练:《夜雨诗意》
  教学方法: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训练掌握方法,以理念指导学习
  教学准备:1.课前将相关材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预习
          2.要求学生课前将第四单元课文自行复习一下
  教学时数: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在高中的语文考试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历来是个难点。而这么多年的高考中文学作品题的选文几乎都是散文,其中就包括文艺性随笔。它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03年04年北京都考了这种文体。它也是散文的一种,但和我们常见的抒情散文又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认识它、把握它。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寻找解这种题目的钥匙。
  二、导学:
  1.结合教材第73页的单元提示和第四单元课文复习文艺性随笔的文体特点,了解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1)在高一第二册的第四单元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这种文体。
  提问:请说出《说〈木叶〉》《咬文嚼字》《读〈伊索寓言〉》三篇文章各属于第73页单元提示中的那一类文艺性随笔?
  这类文章,在内容上,或讲述文化知识,如《说〈木叶〉》,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或发表学术观点,如《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作者就表达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的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如《读〈伊索寓言〉》,作者以批评《伊索寓言》为借口或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现实社会,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群丑百怪画像。
  (2)分析此类文章的写法:
  这类文章,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太强的阐释(特别善于举例子,使文章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了说服力,还常常巧于打比方,使形象、情感、哲理三者交融,或借助于对比等手法来论证);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文章的开头,或点题,或交待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或设置悬念,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文中的内容,其作用往往是或过渡或为下文铺垫或照应前文或对比,往往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尾非常重要,其作用往往是或照应开头、题目,或拓宽内容,或总结全文,或点明题旨,或深化主题;就全文来看,还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总之,它带有议论文的味道,虽不能看作一般的议论文,但仍要注意文中的观点、作者的态度是什么,是如何论证的,因为富有“理趣”是它的突出特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