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60字。
《蜀相》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教学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语言建构与运用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文化理解与传承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三听三读,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一个诗人,一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政治理想,二十四岁在诗中写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见其人生理想之高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满怀报国热忱的诗人,直到46岁,还在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四处飘零,次年才在友人的帮助下,建起一个能够栖身的草堂,所以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仰慕。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咏怀诗就是诗人对蜀相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高度赞扬。
二、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那么,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吗?)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