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90字。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文本特征)
  巩固练习
  小坡被捕[注](节选)    刘知侠
  “怎么被捕的?小兄弟!”
  “在铁路上。”小坡接着问,“你呢?”
  “在山里。”
  听说山里,小坡就用异常亲热的眼光,望着这个穿农民服装的中年人。他将身子往前移了一下,把身下的碎草挪一些到对方的受伤的身子下边。他想到政委每天晚上讲的山里的故事,在那里的起伏的山冈上,密密的树林里,有好多他的穷兄弟“同志”在斗争。小坡突然有一阵高兴的情绪,他甚至想起了那支《游击队之歌》。但是他看到这中年人身上的伤,情绪就又低落下来,他抚着对方受伤的浮肿的手,同情而关心地问:
  “疼吗?”
  “没有什么!”中年人笑着说。他锐利的眼睛望了小坡一会,看到小坡除了昨晚两个耳光留在嘴角的血迹而外,强壮的身体还是无损的,就对小坡说:
  “要咬紧牙呀!”
  “是的!”小坡点了点头说。他好像从这中年人身上汲取了不少力量。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山里人。
  晚上,铁门哗啦响了,小坡被提去受审,他被带到一个大庭院里,在迎门的一张桌子前,雪亮的台灯下面,一个鬼子军官,把眼瞪得像鸡蛋一样,盯住他。他旁边是个翻译,两边是四个全副武装的鬼子。
  鬼子军官向他叽咕了一下,旁边的翻译官就问:
  “家住在什么地方?”
  “老枣庄!”
  在鬼子没问他以前,小坡早打好谱不说自己是陈庄人,因为他想到陈庄小炭屋里有着老洪、李正和一些队员们,还有枪。要说住在那里,可能会连累着他们——这些他所敬爱的同志。所以他一口咬定是老枣庄人。
  “你的土八路的!”鬼子叫着。
  “你什么时候参加游击队的?”翻译问他。
  “我不是游击队,我也不懂什么是游击队。”
  鬼子把仁丹胡子一努,显出非常不高兴的凶相来,向翻译叽咕了一阵。翻译官问他:“不是游击队,你为什么偷货?”
  “我家里没啥吃,我才偷了点货。”
  鬼子叽咕着,翻译问:“谁叫你偷的,你们几个?”
  “我自己!”
  还没等小坡的话音落下,鬼子就听懂了,“啪”的一声拍着桌子。两个鬼子,扑通一下将小坡摔倒在地,架在一条长凳上,用凳子上的两根皮条,套住他的脚脖和喉头。喉头这根皮条勒得他喘不过气来,使他张着大口喘气。就在这时,鬼子提着一壶辣椒水,对准他的嘴和鼻孔浇下来。鼻孔的刺疼,使他的眼泪哗哗往下流。
  “谁指使你的?你们一伙几个人?快说!”
  “我自己!”
  他昏过去了。
  鬼子问了一个钟头,可是小坡在昏迷中,还是那一句:“我自己!”
  1.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坡是一位朴实忠诚、机智灵活而坚忍顽强的铁道游击队员,他身上展现了年轻的铁道游击队队员的精神面貌。
  B.刚见小坡时,山里人用锐利的眼睛望着他,表现了山里人老成持重的性格,此时他对小坡的真实身份还是怀疑的。
  C.小坡被严刑拷打,但他没有出卖同志,这说明山里人的嘱咐、战友的感染在激励着他,更说明他拥有坚定的信念。
  D.小说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人物语言生动简洁,“要咬紧牙呀!”“没有什么!”等简单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人物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B.文中多次出现的“抚摩”等细节描写,突出了革命同志之间的同情与关爱,与鬼子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
  C.文中插入了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为小说增添了真切的故事背景,也很符合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实感受。
  D.文中塑造的次要人物山里人的光辉形象,很好地突出衬托了小坡的英雄形象,并有力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
  3.在小坡被提去受审又架回黑屋后与山里人有两句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两句对话的含意。(6分)
  4.《铁道游击队》在表现革命的主题时,更多地加入了中国传统小说“传奇”的因素。请从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两方面分析节选部分体现的“传奇”特点。(6分)
  一位没有战功的老军人(节选)  徐怀中
  师职干部离休,可以安排在省城,或是其他中小城市。余清泉提出要回老家去,不是回太行山老家,是要回妻子家乡去。
  虽时隔多年,自然风光并无多大改变,山河依旧,夕阳如初,一切都保持了先前的老样子。还是那条石板小路蜿蜒而上,通向村寨。石板大小均匀,铺得又很规整,迈一步正好踏一块过去,从山脚至坐落在山坳处的村寨,直到进屋,脚步不错乱,始终不会踩到石头缝缝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