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210字。
 先秦历史散文
能力要求:
认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结合选文阅读认识先秦历史散文在写人、记言、叙事上的重要特征。
方法指要:
先秦历史散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记述事件为主,以《左传》为代表;一类是以记述言论为主,以《国语》《战国策》为代表。其余还有纪录个人言行:《晏子春秋》等。
先秦历史散文的故事性较强,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翻译文中的字词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其次,翻译文言文要按着“换”“补”“删”“调”的原则,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及各类介词等补充翻译出来,把一些在文言中只表语法意义的虚词删掉,还要把特殊的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掌握历史典故,积累文学、文化知识。
阅读拓展:
先秦历史散文:
编年体: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主要记载东周前期240年间各国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事件。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和散文著作。
国别体: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公元前990至公元前453间周、鲁、齐、晋、楚、郑、吴、越八国一些事实。包括各国朝聘、宴飨、讽谏、辨说、应对之辞,部分历史事件、传说故事。
《战国策》记载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的历史著作。主要记载谋臣策士纵横俾阖的斗争及有关谋议辞说。
纪录个人言行:《晏子春秋》
(一)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
1、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
A、晋侯赏从亡者    流亡       B、以志吾过    记下
C、焉用文之         表白       D、且旌善人    儆戒
2、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与汝偕隐
B、以绵上为之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C、是求显也                   能如是乎
D、且出怨言           且旌善人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⑴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怨恨)?
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因此而死了,又怨谁呢?
⑵言,身之文也
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4、评价介子推的言行
(二)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