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70字。
专题训练2 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
沈从文
(民国十八年)
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
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
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
“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
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
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
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
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队伍已出城,一转弯就快到了。老战兵迷迷胡胡赶忙向坪子中央跑去。果然有两个年纪轻轻的人被绑着跪在坪子里。并且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脸色白僵僵的。一瞥之下,这两个人脸孔都似乎很熟悉,匆遽间想不起这两人如此面善的理由。一个骑马的官员,手持令箭在圈子外土阜下监斩。老战兵还以为是梦,迷迷胡胡走过去向监斩官请示。另外一个兵士,却拖他的手,“老家伙,一刀一个,赶快赶快!”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枪毙代替了斩首,意在表现时代的进步,并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老战军在西门杀人,既有政府工作人员的指派,也有来自他自己的思维惯性。
C.老战军糊里糊涂处决了两个年青人,在人们的取笑中死去,作者对其充满讽刺。
D.城里的人们都不关心革命夫妻的被杀和老战军的死,由此可见他们愚昧麻木至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对青年夫妻的描写着墨不多,主要借助老战军的视角,展现了两人自由乐观、面对死亡淡定从容的革命者形象。
B.小说里的民众,没有具体姓名,而用“法场上追来的人”“大街上的闲人”“全县城军民各界”等代替,意在模糊个性,突出人物群体特征。
C.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其中“迷迷胡胡”“胡胡涂涂”等词,体现了历史进程中,老战军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D.小说采取了悬疑式的结尾方式,没有交待老战军是怎么死的,留给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3.请结合文本分析“梦”在小说中作用。(4分)
4.本文题目为“新与旧”,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香酱菜
谈歌
冬天将尽的时候,周春儿便雇佣了百余辆马车,周氏酱园里的十几万斤天香酱菜就源源不断地运到了浙江,交付与刘或奇。天香酱菜极是畅销。第二年的秋天,刘或奇亲自来保定结账,并预定第二年的货。周春儿当然要尽地主之谊,就在保定望湖楼酒店给刘或奇接风洗尘。席间,刘或奇一个劲儿地给赵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