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38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0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5题。
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作为民众喜闻乐见和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民俗包罗万象,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信仰习惯、神话传说,都是民俗涵盖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乡土民俗渐行渐远,如何活化乡土民俗,不仅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思考的问题,也是文学家特别是乡土作家关注的焦点。
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民俗文化在乡土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乡土作家通过文学叙事,在文本中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既展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意趣横生,又有助于挖掘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产,探寻民俗文化的当下价值。乡土作家对民俗文化的活化大体有三重路径。
在作品中传达民俗趣味和民俗意味是乡土作家“活化”民俗的策略之一。传统民俗文化看似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存在,但通过乡土作家的书写,就可能产生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审美趣味,通过这种审美趣味又产生了审美意味。这种意味与审美主体心灵的升华有关,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汪曾祺对民间把玩蛐蛐、鉴赏古玩等民俗活动的书写,刘庆邦、毕飞宇笔下的民间传奇人物等。他们大多都没有拘泥于逻辑安排,而是根据不同民俗特性,彰显民俗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意味,让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渗透到读者的精神生活中。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如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发现了它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充分利用起来,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不仅如此,乡土作家也在思考,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层价值在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上的重要作用。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的深度思考。民俗除了与个体情感产生直接关联外,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传统根性文化的凝聚和再现。如果说乡土民俗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大多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那么作家通过小说所展现出的中华文明精神则大多是自觉的选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背后,实际上都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基因。民俗成为乡土作家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渠道。
乡土小说民俗叙事为本土文化注入活力,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让民俗文化在民众的内在精神世界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摘选自田振华《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俗文化就是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信仰习惯、神话传说等现正慢慢被取代。
B.民俗文化在乡土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乡土小说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就成功了。
C. 传统民俗文化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存在,乡土作家能使其产生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审美趣味。
D.让民俗文化“活”起来,指让民间传统习俗在当下焕发活力,也指挖掘其中的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乡土民俗渐渐淡化,这值得乡土作家关注。
B.乡土作家通过文学叙事,在文本中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可以展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意趣横生、挖掘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产、探寻民俗文化的当下价值。
C. 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的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士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D.乡土小说民俗叙事能激发本土文化活力,既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又让民俗文化在民众的内在精神世界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的一项是(3分)
A.沈从文在《边城》中记叙的端午节龙舟竞渡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小说的传播使这一传统在湘西地区得到更大的发扬和发展。
B.《荷花淀》着力于对白洋淀的风土人情和地域色彩的描绘,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追求也表达了孙犁对“真善美”的讴歌。
C. 动漫作家根据五羊民间传说,制作出具有武汉文化特色的产品,在动漫民族化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和产业化。
D. 赵德发在《经山海》中将地方传统曲目列入市级非遗目录,以海边民俗为基础创办海上高晓节目等,就有对传统民俗的改造及转化。
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进行民俗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化。(4分)
5. 请简要梳理第四段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6————9题。
差半车麦秸
姚雪垠
“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
虽然我们用“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
一个寒冷的黄昏,弟兄们把一个新捉到的汉奸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背绑着,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颤抖得几乎站立不住。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头上戴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队长拿着一面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太阳旗,表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