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40字。
《天净沙•秋思》试讲稿 试讲教案
(一)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诗歌、小组讨论,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凄苦哀凉的意境,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流浪异乡的凄苦愁楚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想念。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流浪异乡的凄苦愁楚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想念。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奠定基调
由余光中的《乡愁》导入,继而引出题目《天净沙•秋思》。
二、初读元曲,整体感知
1.了解元曲题材和作者生平,教师借助多媒体适当补充。
2.多媒体展示名家范读音频,学生齐读,注意读音,读出感情,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赏析诗句,体会情感
1.提问: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几种景物?
明确: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
2.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要求:学生再读内容,思考回答。
明确: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3.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令。
4.提问:最后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结合相关背景和注释畅所欲言谈感受,教师适当总结。
明确: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