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90字。
2023上海语文春考作文写作:有人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作文题】
2023上海语文春考作文题:
有人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佳作展示
行 道
倪润杰
朱光潜先生曾经这样讲:“世间可想到可说出的话,从前人在大体上都已经想过说过。”至于今日,人们也如是说:“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
基于悠久岁月里不曾改变的人性本质,和在人性互相作用中呈现出的历史的相似性,这些先人曾经筚路蓝缕找寻到的“重要的东西”或者“说出的话”,就是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在这世上留下的不同的“道”——当下语言体系中的真理——自然是在后代也通用的。故而人们望着先人们走来的道路,在自己也完成了追寻终于能够理解个中真意的时候,难免感叹一句“原来这些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提到过了”。可在人们以为一切“道”都已被先人探尽的现在,这般话语吐露的背后心态究竟是点到即止,还是欲休还说呢?
在这个时代里,不乏这样认为的人们:“所有重要的东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过了,故而我们只需效法便是。”的确,先人的“重要”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有其践行的合理性,但是从时代反映出的,人们对于这“道”运用的“不假思索”来看,这无疑是危险的。诸行无常,基于过去情景总结提炼的“重要”与时代发展之间势必存在着隔阂。譬如礼乐,孔子在“郁郁乎文哉,我从周”的赞赏与周游列国的宣扬中追求的“重要”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固化了阶级抑制了社会活力,其做法自然不适于今朝。而现代人所追求的连接、自由、个体权益也不可能在封建背景下诞生,可见“所有重要的东西”这一范围的限定言过其实。但即便是那些永恒普世的人性光辉,在不同的时代里亦是有着不同的表达,“仁”是春秋战国的为君而死,是二战时期的“抬高一厘米”,是当今时代退后一步的尊重,所以“提到”本身并不构成对“重要”内涵的阐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