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780字。

  绝密 ★启用前
  2023年六安市省示范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已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已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个人本位”的,而自我主义是“伦理本位”或“关系本位”的。个人主义的观念中由于没有永久的家庭与宗族基础,个人的基本生活和环境取向便是自我依赖。就是说,他受到这样的制约:他要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并用自己的双手以及自己的能力开辟他自己的前途。在这种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人会认为依赖别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孔子“善推而已矣”,是因为孔子最注重就是同心圆式的伦常回外扩张的推字。
  B.个人主义讲究每一个人的平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力,同时,宪法保护每个人的权力。
  C.在自我主义的观念中,个人的基本价值观会随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立场而产生变化。
  D.个人主义崇尚正式的公共规则和程序过程,自我主义推崇人情、面子、关系等的私人联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的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里,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那么被圈子波纹所波及就发生了联系。
  B.虽然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离不开差序格局的中心,但是他看到了以“己”为中心主义的相对性与伸缩性。
  C.如果一个人不接受外在的帮助,全靠自己的体力与脑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则他是受到个人主义观念的影响。
  D.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里,人们只在私人关系的范畴内发生联系,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中没有个人主义的现象发生。
  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B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C.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D.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并指出论证方法。(4分)
  答:
  5.文本中“个人主义”与“自我主义”中哪些观点善加利用会对今天社会秩序产生借鉴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二)现代文本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守墓人
  石钟山
  又是个十年后,人老了,狗似乎仍是壮年,十岁的狗,体力还充沛,动作敏捷,目光有神。人已经七十有八了,腿脚明显不给力了,走几步就喘,似乎胸口压着磨盘,掀也掀不掉,总是一阵阵乏力,浑身的汗毛孔一层层地往外冒虚汗,眼睛也一阵阵发花,冒着金星和银星。真的老了,意识却执拗着自己的身体,还想做出年轻时的举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