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570字。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邃(suì)    蓬蒿(hāo)    顷刻(qǐnɡ)  谆谆教导(zhūn)
  B. 疲惫(bèi)    纤绳(xiān)   淤滩(yū)    戛然而止(jiá)
  C. 虔信(qián)   蝼蚁(lóu)    胚芽(pēi)   良莠不齐(xiù)
  D. 绯红(fěi)    晨曦(xī)     瞰望(kàn)   长吁短叹(xū)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游弋     蒸气机     形销骨立     鸠占鹊巢
  B. 视察     扫描仪     娇揉造作     自暴自弃
  C. 恪守     青蒿素     前赴后继     惹是生非
  D. 旁骛     流水账     言不及意     走投无路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社区的人民调解员张伯伯常常为人们排忧解难,他说话幽默,言不及义,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B. 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C. 重阳节这天四万人涌向千佛山,山上人潮涌动,真是间不容发。
  D.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今年中学生的“人情消费”与去年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左右。
  B. 济南地铁的修建,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D. 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程,也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及特长。
  5.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 哲学思想,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古代上称下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词。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C. “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的“觥”“筹”是指酒杯。
  D. 社稷,国家。社,谷神。稷,土地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间:夹杂
  B. 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C. 小大之狱    狱:指诉讼事件
  D. 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