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3330字。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一、课内相关知识(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前者如用“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正村周郎,后者如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
  B.前人说过“材富则约以用之”,用典是压缩材料的好办法。如《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写仓促用兵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仅用了“元嘉草草”等三句十四个字。
  C.《声声慢》中,“憔悴损”把菊花当作人来写,以菊花枯萎凋落的样子,写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运用反问,写出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
  D.借代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卷起千堆雪”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写出了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虚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相与枕藉乎舟中
  B.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今甚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不拘于时,学于余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扣舷而歌之
  3.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中对“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和“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荷塘月色》使用“田田”“亭亭”“蓊蓊郁郁”“曲曲折折”等大量叠词,不但传神描摹出眼前之景,加强了语意,而且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有一种音韵之美。
  C.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分别写到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周瑜、曹操,作者都是借以抒怀,其用意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完全一致的。
  D.《登泰山记》是作者结束《四库全书》编撰后作,作者从东边山麓沿天门拾级而上,记述泰山的所见所感,是“桐城派文学”优秀的代表作品。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地坛是明清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不张扬已有过的繁华,任凭人们从记忆中洗去那些于今看来似乎多余的影像。
  ①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热闹场景面今云散烟消
  ②以至荒芜冷落如同野地,忍受着被人遗忘的孤独和寂寥
  ③过去每年夏至便是她的沸腾之期
  ④曾经的圣地却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园”
  ⑤她以静物的身份聆听了死神的宣示,又以思想者的姿态进入了无余之涅槃
  ⑥或许可以说,地坛也经历了一番生死的轮回,而且最终大彻大悟
  A.⑤①③②④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③①④②⑥⑤     D.⑥③①④②⑤
  5、以下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分)
  A.六艺,既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也指礼、乐、射、御、
  书、数六种技能、课文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前者。书、数六种技能。课文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前者。
  B.“形散神聚”是现代散文的行文鲜明特点。“形散”即取材广泛自由,结构多种多样,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神聚”即文章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