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810字。
南阳市2022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
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
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放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
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
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
(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兴”有各种解释,本文选择的是最简单的、广义的和引申的解释,是就作者方
面而言的说法来分析的。
B.本文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作者认为并不可信,但其引出了一种言外之
意的美刺托喻的解释。
C.作者认为比兴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兴”是由物及心,“比”则是由心及
物,也是写诗的两种作法。
D.“兴”感发的范围非常自由,情况也较复杂,所以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无明显
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分别对“兴”和“比”的相关内涵特点进行阐释。
B.在详细解说中国诗歌见物起兴的传统时,作者以我国古代多本典籍作为例。
c.举例《诗经•硕鼠》《减字木兰花》是为了阐述中国古诗的以此例彼的方式。
D,文尾主要运用《周礼•春官•大师》的事例论证“比兴”的含义变化过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3分)
A.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座富有河套文化特色叉充满
新兴产业朝气的建筑引人注目——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
巴彦淖尔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根基地,素有“河套粮仓”的美誉。这里肩负着种粮和育种的重任,是我国小麦种子的繁育地之一。随着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的建成,当地育种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这座占地5.2万平方米的种质基因库,集种质资源应用馆、种质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