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040字。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和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箬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須每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具有自己的文化根基,这是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诒让、梁启超等思想家开启了对墨家逻辑的研究,带动了人们对先秦诸子及其名辩之学的反思性研究。经过几代学人的不努力,对《墨经》逻辑体系及其他名辩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丰硕成果,为当代中国语境下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博大精深,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完整样貌并使其得以广泛传播仍然需要不懈努力。
  其一,就时间线索而言,需要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历史考察时间追溯至先秦早期,使存在于各种史料中的逻辑智慧及其言说方式经过深入挖掘和脉络梳理得以清晰呈现, 实现由自在向自为、由碎片向系统展开逻辑学话语体系建构,形成先秦逻辑学思想发展线索的完整轨迹,使以墨家逻辑为代表的先秦名辩之学的历史源头及演进动因得以凸显,更加充分、完整地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本土文化特征与世界逻辑体系相统一的发展走向。
  其二,从文献范围上看,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内容非常丰富,既包含以《墨经》为代表的逻辑学说体系,包括《周易》以及其他名辩学说等经典文献,同时,还有不应忽视的相关政治、军事及文化等各种史料中所具有的推理和论证的逻辑应用案例。因此,既要重视对名辩之学的经典文献研究,也要关注存在于其他史料中那些尚未形成朱系的自发性 逻辑学话语形态。在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脉络进行挖掘和整理的过程中,夺仅要以儒、墨等学派的文献为重点研究内容,而且要探求那些藏在非显学史料中的逻辑思想要素,最大范围地拓宽对囊括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交流的文本资料的搜集与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原貌枢架的丰富性得以重现。
  其三,就研究方法来讲,无论是对集中反映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个完整逻辑学体系的文本——《墨经》的研究,还是对中国古代其他名辨学说文献的解读,都需要进一步将其置于世界整体的逻辑思想体系中展开深度比较。从纵向比较中,系统梳理、全面呈现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的言说方式。从横向比较中,深入剖析中国逻辑思想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及其价值指向。通过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使人类思维活动中有关推理、论证的具体构成要素以及逻辑规律、规则等共性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明确逻辑的规范作用具有普遍性。同时,经过比较研究,揭示不同逻辑传统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与系统性,将以墨家逻辑体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学思想全貌展现给世人,推进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回归世界逻辑学研究视野,实现本土逻辑与世界逻辑之间的价值同构。
  我们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其话语体系建设,无疑要重视其与特有的中国文化根基之间的关系,承认中国逻辑学思想体系言说方式的特殊性,是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前提。
  (摘编自宁莉娜《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逻辑文献丰富,不仅有《墨经》学说体系和名辩学说经典逻辑文献,还有其他逻辑应用案例。
  B.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脉络进行挖掘和整理,重点在于探求那些藏在非显学史料中的逻辑思想要素。
  C.《墨经》是中国第一个完整逻辑学体系的文本,也是当代中国语境下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
  D.在与世界整体的逆辑思想体系的横向比较中,要全面呈现中国逻辑学思想体系言说方式的特殊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指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性,并概述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研究现状。
  B.文中以《墨经》为例,通过对比中外逻辑学的不同,阐明了中国逻辑学的价值意义。
  C.文章从时间线索、文献范围、研究方法三方面说明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的研究路径。
  D.文章在论述时立足于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又兼顾了与世界逻辑学之间的联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成果丰硕,虽然还没再现完整样貌,但已形成先秦逻辑学思想发展线索的完整轨迹。
  B.要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原貌框架的丰富性,应最大范围地拓宽对与之相关的文本资料的搜集与研究。
  C.加强中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逻辑传统之间的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回归世界逻辑学研究视野。
  D.当代中国语境下的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应该首先从传统文化的基因中把握中国逻辑学思想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现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