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20字。

  机密★启用前
  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统一测试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家国情怀是国人从情感和理智上认同和维护民族共同体、将爱亲敬长这一天然血缘亲情上升为报效国家服侍黎民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一代代文人士子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遵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竭诚担当,勤笃作为,谦恭自律,严谨持家,以光耀千秋的道德文章和福泽百姓的勤政善举,书写着绵长醇厚、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质素和闪亮因子,是华夏儿女最真挚的情感归宿和最浓烈的精神底色。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国与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孟子•离娄上》曾做精辟阐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换言之,家国情怀是建立在血缘和亲情基础上的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家国情怀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出经世济民的中国古代文人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人格追求,而这种人格追求又是以齐家修身为前提的,正如《大学》所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家国情怀传承流布的内在动因和基本条件。有鉴于此,古代许多开明之家贤达之士恪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信条,注重以家训家规来教诫家人和子弟,以诗词家书来蒙养门生和后人,启发和引导他们勤学奉公、崇德向善、敬业乐群、恤民效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情感诉求和心灵皈依,不如说是一种生命自觉和文化承续。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的责任担当,抑或是《病起书怀》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驱动,家国情怀往往与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紧密相连,与情真意切的诗意表达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人是在几千年风雨水火中熬炼出来的特殊分子,家国情怀不仅融进他们的血液里,而且递嬗为他们的人文基因。这些基因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使中国古代诗词既潜蕴着眷顾家庭的孝悌,又凸显着报效国家的忠贞,传承着中华文脉的“道”统。
  (节选自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文人将家国情怀上升为一种社会责任,他们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B.家国情怀的核心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体现出古人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人格追求。
  C.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齐家修身是家国情怀绵延不断的内在动因和基本条件。
  D.现代社会,文艺工作者应认识家国情怀的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人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彰显了天下情怀这一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但因历史限制,只是空想,不可践行。
  D.两则材料都涉及家国情怀的论述,都从古人、今人角度论述如何实现“家国情怀”的传承。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3分)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C.治大国若烹小鲜。
  D.国之不存,家将焉附?
  4.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是怎样传承的。(4分)
  5.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论证“天下情怀”的。(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丁香
  陆颖墨
  那是一个月前,我刚从小儿科轮转到骨科实习。带我的老师就是韦护士。有天她带着我值小夜班,大概七点多钟,我俩正在对医嘱,忽然有个病号慌忙跑过来:“不好了,江川在电视室摔倒了。”韦护士脸色遽变,放下医嘱夹,匆匆奔向病区门口,我也跟着小跑过去。
  冲进去就看到那个叫江川的病号仰倒在地上,一看就是个小战士,圆圆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