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80字。
2022-2023学年度高中期末考试卷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共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Ⅰ (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
材料一:
《西游记》是我国神话文学的代表作。我国的文学思想,从孔孟以来,一向是以现 实为主,缺少浪漫的精神和广大的幻想力。屈原的作品里,稍稍有一点这种光彩,可是 也很微弱, 自印度文化从汉魏输入中土,经了几百年,到了宋明总算有了结果,在思想 界,产生了浪漫的理学,文学方面,我们可以推举《西游记》为浪漫文学的代表。
《西游记》现在虽知道为吴承恩所作,其实吴承恩也是有所根据,而加以改作的。 书中的思想,虽是幼稚,在文学上还是有相当的成就。吴氏本来博学多才,文笔清绮, 虽有元人旧本,也只具骨架,经他改编以后,文字风格顿改旧观,无异是他自己的创作。 本书幻想的丰富,布局的谨严,精力的壮健,如写猴王的历史、八十一难的过程,确是 我国未曾有过的浪漫文学的伟大收获。但在描写方面,总是平铺直叙的多,似乎不够深 刻,即神魔妖怪,只具形相,神情不全。惟孙悟空一人, 自是作者倾全力所写,故富于 人性,成就较多。作者赋性诙谐,每于叙述恐怖的场面,杂以滑稽,化紧张为舒松,变 神妖为人性,确是《西游记》文字中一种特色。在那些谐言谑语之中,暗寓一点讽世骂 人的影子。这一点影子,便是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信笔写来,无意吐出,却极有情味。 《西游记》与普通那些专写神魔小说的不同,他的价值就在这些地方。
(摘编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材料二:
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比较缺乏神话的记载,及至明代,出现了《西游记》和《封神演 义》这样两部长篇小说,都带有类似神话的色彩。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历史 上错过的阶段毕竟无法追补,神话时代既已成为过去,写作神话便不免沦为拟古的赝品, 所以《封神演义》从整体上说是一部不算成功的作品。其中的故事情节往往涉及神魔间 的斗法宝,可是法宝的渲染不免流于神秘,一物降一物的情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印度文化输入中土之后几百年,文学界与思想界才有了一些变化,增加了浪漫的精 神。
B .后代写作神话不免成为拟古的赝品,明代的《封神演义》便是一部不成功的神话小 说。
C .童话是儿童的神话,它在神话消失后代之而起,二者一脉相承,思维方式也是相似 的。
D .儿童最喜爱动物,因此童话不再关注有关创世纪等方面的内容,而大多以动物为主
。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中国文学中对神话的记载向来比较缺乏,明代作家创作的带有类似神话色彩的《西 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小说,弥补了这一缺陷。
B .后人如能吸取《封神演义》失败的教训,创新情节演进模式,避免一成不变、落于 窠臼,应该还是可以创作出比较成功的神话小说的。
C .《取经诗话》中猴行者虽由猴精变化而来,但还是一位“白衣秀士” ,离儿童的兴趣、 爱好较远,《西游记》在这一点上可谓后来居上。
D.《西游记》之所以能赢得儿童的喜爱,与猴子灵巧好动、变化不定、长于模仿的特征 密切相关,因为这些特征更近于儿童活泼的天性。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3分)
A .《西游记》想象诡奇,极度夸张,创造了一个神异奇幻的境界。
B .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
C .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倡气节,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D .先秦儒家典籍《礼记• 乐记》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4 .黑格尔说:“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本领,富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请结合材 料二中与《西游记》相关的解读,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4 分)
5 .刘大杰和林庚两位学者对《西游记》的看法有哪些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本思想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材料,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 现代文阅读Ⅱ (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小题。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 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情况紧张,我们跋山涉水,队伍渐 渐拉散,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 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的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