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270字。
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蜀绣源于蚕丝。蚕丝织成丝绸,方有在绸缎上作画的蜀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蜀地有古蜀王蚕丛氏教民养蚕。建基于丝织品上的蜀绣是四川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这项纯手工技艺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先将颜色涂在肌肤上,称“彰身”,进一步刺在身上则称“文身”。发明衣饰以后,先是将颜色画在衣饰上面,后来发展成用针将彩丝绣在衣饰上,刺绣由此而生。
汉代以前,举国上下的织品上面只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绣,那就是蜀绣。“绣”---色丝刺加于帛上者。蜀绣在汉代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文人墨客不吝辞藻的激赞和史学家的平实记录。汉代著名辞赋家扬雄在《蜀都赋》中云“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足见汉时蜀绣作为一门小手工业的兴盛。西汉末刺
绣已成为“女工之业,覆衣天下”。汉武帝派张蹇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通过这条友谊之路,中国
的织、绣工艺品由东方传到西方,直到地中海沿岸,并因丝绸之路的进一步拓展而名扬海外。
3世纪末,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其所著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明确提出蜀绣与玉、金、银、珠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蜀绣之精美丝毫不亚于蜀锦之繁华。
唐代安史之乱后,章服等级制度瓦解,九品官员以上才有资格穿的丝布已成为庶民的日常衣料。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南诏国率兵侵蜀,蜀军兵败,南诏入锦城,不掳掠财物,却掠走大批锦工、绣工和漆工等工匠。当然,此举也让蜀绣在更广区域内得到长足发展,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绣艺
获得大益。
时至五代十国,四川先后被王建、孟知祥割据,史称前蜀和后蜀。那时中原一带战事频繁四川偏居一隅,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后蜀人编著的以描绘闺中丽人日常生活为侧重点的《花间集》中,多有对蜀绣的描写。如韦庄的“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等,突出了蜀绣在后蜀人生活中的服装装饰功能及其广泛利用。
蜀绣在宋代主要表现为工整的写实风格。到了明、清时期,蜀绣制作以国画为绣稿。受文人画家的影响,蜀绣作品内容意境悠远高雅,针法色彩等方面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绣继承了“画绣”的传统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蜀绣作品开始被列为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对象,并逐渐在国内外展出,四川博物院就设有蜀绣的专门展览区域。蜀绣这颗东方艺术明珠已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如灿烂的花朵,越开越盛。
(节选自江佳英 严淇《经纬之间的艺术--蜀绣》》
材料二:
人们都喜好借助他物来寄托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诉求。蜀绣纹样也一样,它表达着人们内心的需求,如生存与繁衍、祈福求平安、避邪祛灾难等。人们根据纹样所象征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绣建基于丝织品,产生于衣饰发明之后,先将图案粘贴在衣饰上,再将彩丝绣在上面。
B.被誉为“蜀中之宝”的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蜀绣,内容意境悠远高雅,精美不亚于蜀锦。
C.引用韦庄的文句,意在说明蜀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突出蜀绣工整的写实风格。
D.材料一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蜀绣的产生、发展历程和特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这使西方传人我国的纺织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B.蜀绣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
C.蜀绣是馈赠佳品,其中菊花、桃子、石榴等纹样特别适合送给新婚夫妻。
D.“万字符”“八宝吉祥物”“牡丹”“芙蓉”等纹样的蜀绣可以趋吉避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蜀绣纹样”产生原因和来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绣纹样与人们的喜好密切相关,借助他物来寄托或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诉求。
B.人们喜欢用谐音的方式寻求蜀绣题材,找到代表吉祥寓意的主题纹样,如鹿、鹤、扇等。
C.蜀人主要以信奉佛教和道教为主,由此产生了以佛教和道教教义为内涵的纹样。
D.蜀绣纹样丰富多彩,体现了蜀地的文化特点,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4.蜀绣的兴起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对此简要分析。(6分)
5.结合材料,就保护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两点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麦田中央的坟
谢宗玉
①南方人喜欢把自己的祖先葬在荒山野岭,垒上石头,让他们与山魂野精为伍。身为南方人,我从没思考,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想到北方人却不,北方人把自己的祖先葬在麦田里,培上厚土,让他们与自己的儿孙后代为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