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80字。
古诗阅读专题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微之三首(其三)①
白居易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②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注】①此诗是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途中所作,微之即元稹,此时被贬通州司马。②河岳气:犹言江山之气。氛氲:阴阳二气会合之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诗人遥寄朋友之作,寄赠 对象为微之,他和诗人是意气相合的朋友。
B. 诗人与微之此时处境相似,都不得志,为此他勉励微之并约定将来在他乡重逢。
C. 诗人用“河岳气”两句形容二人如山水气象般情意投合,相聚时格外和乐融洽。
D. “狂风”和“孤云”都具有象征的意味,委婉地表现出两人被贬分离的艰难处境。
15. 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但本诗末两句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①
苏 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①此诗作于苏轼赴任杭州通判途中。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遭到诬告,他不屑自辩、力求外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以具有秋天特点的枫叶、芦花点明时令,又寓情于景,蕴含诗人的情感。
B. 尾联运用了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同的技巧,抒情含蓄。
C. 诗歌描写景色从浪高风烈写到波平风柔,暗指诗人的行程也由艰险转为平静。
D. 诗歌的语言浅易平实,“已见”“望不到”等词语口语色彩浓厚,但又别具意蕴。
15. 此诗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皆抒写了“行”中所见所感,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023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①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②书生万户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①此诗写于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②若个:哪个。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诗以反问开篇,起势峻急,语气强烈,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安定。
B. 李诗“收取关山五十州”,暗示了当时烽火连天、战火不断的社会现实。
C. 李诗和辛词中的“吴钩”具有相同的文化含意,是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D. “登高而赋”是古代文人的习惯,此处二位诗人亦是登高远望,思绪翻涌。
15. 李诗与辛词都为读者呈现了生动的诗人形象,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形象的异同。
2023届四川省广安、遂宁、雅安、资阳等六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 家
王 维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柴车驾赢牸,草屩①牧豪豨②。
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