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510字。
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所谓“私”的问题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我们传统的划法,显然是和西洋的划法不同。因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适,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减)
材料二:
差序格局在最近的30年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追随与广泛的应用,也引起了一些学者对它的发挥、想象与批评。比如台湾社会心理学家黄光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人情与面子模式”,重点就是讨论中国人在进行社会稀缺资源交换中的“关系判断”,而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差序格局,由此演化出人情中的“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而黄氏的这一分类又启发了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捆柴来比拟西洋社会组织,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但柴不可能同时属于好几扎柴,人却可以属于不同的团体。
B.地缘关系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依着中心势力而定。就像《红楼梦》中贾家鼎盛时,凡拉得上的亲戚都包容得下;衰败时,缩成一小团。
C.西方社会里,任何个人无法逃出于团体之外,他们个人不得不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是因为有宪法、法律、国会的约束监督。
D.差序格局在中国传统稀缺资源分配中是不可或缺的,计划经济下的社会关系将这种资源转成由国家来控制,也就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社会,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相同的是体系,不同的是亲属,即便是亲兄弟他们的亲属也是不相同的。
B.现代的保甲制度不是地缘关系,每一家不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所以有喜事不需要请酒,有丧事不需要出来助殓,抬棺材。
C.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个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现为由内向外的推浪形式,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得很清楚。
D.阎云翔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差序格局不仅应解读“差”,还应关注“序”即中国社会的等级和尊卑,这样差序才能立体。
3.“私”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下列俗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B.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
C.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D.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4.“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重要的社会学概念,请结合材料一给这一概念下个定义。(4分)
5.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差异在哪里?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胡同的声音
肖复兴
①胡同的声音,就是胡同里的叫卖声,北京人管它叫吆喝声。稍微上了点儿年纪的北京人,谁没有在胡同里听见过吆喝声呢?有了串街走巷的小贩那些花样迭出的吆喝声,才让一直安静甚至有点儿死气沉沉的胡同,一下子有了生气。
②有的吆喝声,真的就是一首好听又上口的歌谣。比如,过年的时候,卖年画春联的小贩的吆喝:“街门对,屋门对,买横批,饶喜字。揭门神,请灶王,挂钱儿,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