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80字。
语言文字运用Ⅱ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后的首次返回任务,也是载人飞船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东风着陆场。相较于此前的任务,① 面对低温和暗夜的考验,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多项技术方法,为神舟十四号乘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
12月的东风着陆场,夜间极端温度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为此,科研人员新研制的热控系统让航天员回家旅途更温暖舒适。② 主动热控包括飞船内的加热片和辐射器等;被动热控指飞船舱体表面的防热材料、涂层和舱内风扇等。针对暗夜的环境,科研人员增加了辅助照明的系列措施。
此外,针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时的“黑障效应”,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测量雷达创新采用目标探测跟踪技术,“紧盯”黑障区“隐身”的返回舱,像“灯塔”一样确保返回舱精准返航。科研团队还强化了天空地一体化搜索引导体系建设,最新研制的航天员通话电台,首次将舱内航天员呼叫话音"延伸"至北京飞控中心。同时,安装了缓冲装置的航天员座椅会在着陆前开始抬升,③ ,实现“温柔”着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22.请为以上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3分)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语言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谁曾想到,相隔万里、相差两千岁的孟子与卢梭竟然是知音。一个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个提出“ ① ”,二者关于怜悯之心的看法几乎相同。一是都 ② 。怜悯之心不是某个人而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普遍情感,任何人在看到无辜者受苦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的。二是都着重阐发了这种情感的原发性,它是人生而有之的,在目睹他人受苦时就会自动被触发的。除此之外,孟子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将其视为人性道德的本源;卢梭也说怜悯心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可见, ③ 。
两人虽都推崇怜悯之心的道德意义,但在其对于理想政治的意义这一重要问题上看法却不同。孟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作为新兴阶层的代表,他将恻隐之心作为善端,主张从“不忍人之心”发展出“不忍人之政”,即作为其理想政治体制的“仁政”。卢梭则反思了怜悯心可能造成的“恶”,从而认为政法体制必然建立在对自然情感优越性的克服之上。在他看来,与理想政治相称的不是具有普遍针对性的天然怜悯心,而更重要的是以政治共同体为边界的公民情感。这种看法无疑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与法国十八世纪大革命时代相呼应的。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55个字。(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