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16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中国哲学有“天人合一”的主张,也有“天人交胜”的主张。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中国哲学家认为把人与自然界区别开,是人的初步自觉;认识到人与自然界既有区别也有统一的关系,才是高度的自觉。
中国哲学家把人看作是“最为天下贵”者。所以如此,是因为人得天地之全德、五行之秀气;人所禀受的天地之性,是性之极致,因而人有道德理想、有智慧能力。众多讲“天人合一”的思想家都把人在宇宙中的卓越地位加以彰显。但彰显人在天地间之突出地位的,也有不主张“天人合一”之说的。唐代刘禹锡就讲“天与人交相胜”。刘氏强调天与人各有一定的功能,不相互干预,在一定意义上人胜于天,并且区别了自然规律和社会生活的准则,对“天人感应”“人副天数”等汉代以来流行的“天人合一”学说之负面影响有所驳正。
从中国哲学的主导倾向来说,儒释道三大传统,大体上肯定:一个真正的人的博大气象,乃是以自己的生命通贯宇宙全体,努力成就宇宙的一切生命,这就是人类生命的价值与归宿。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哲学家以公正平和的心态,使一切生命、万物万有在不同的存在领城中各安其位。人在本质上,在精神本性上与宇宙同其伟大,宇宙创造精神与人之间,无有间隔,人自可日新其德,登跻善境。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的这些思想,有助于解决当代人的“精神的惶惑”“形上的迷失”和“存在的危机”,有助于救治当代人“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我”的荒谬处境。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节)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持续的普遍的观点或经验的核心决定着建筑的发展,即“天人合一”建筑发展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崇尚天地”的营建思想。对“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导致了古人对天地的崇拜。用来表明古人心中宇宙万物运行时空模式的八卦为“乾”,代表“天”,尚“九、龙”:第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被看作是天地间最可宝贵者,是中国哲学家出于高度自觉对汉代以来流行的“天人合- -”说之负面影响的驳正。
B.中国哲学认为人在本质精神上与宇宙同样伟大,一个真正的人,应当把个体生命通贯于宇宙之中,去成就一切生命。
C.材料二引用<荀子)《孟子>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聚落建设有尊重自然,顺应环境的传统,也有保护水土的思想。
D.如果建筑以“中庸适度”为目标,追求造型和体量的节制、单间与庭院的配合,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人合一”思想既主张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和谐统-,也强调天与人各司其职,各有所长,互不干预。内涵丰富。
B.汉代以来流行的“天人感应”“ 人副天数”说遮蔽了“天人合-”学说的正面影响,无益于社会生活准则的确立。
C.基于以“经验为本”的承传模式,中国古代建筑-方面有深厚的传统,另一方面难以突破原有的秩序,需要辩证看待。
D.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构,从不同角度对开篇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深人探讨,结构严密,逻辑清晰。
4.根据材料二,结合下列文字内容,分析岳阳楼、滕王阁以及苏州园林等建筑体现出的“天人合一”建筑观。(4分)
①“衡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②“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③“他们(苏州园林的设计者)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苏州园林》)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对此,请你结合材料一谈谈各国应如何运用“天人合一”思想达成合作共创,以生成-个互依性的整体世界?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节选)
粱晓声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目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绝对权威,靠出卖体力供我们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惧怕的人。
父亲板起脸,母亲和我们弟兄四个,就忐忑不安,如对大风暴有感应的鸟儿。
父亲难得心里高兴,表情开朗。
那时妹妹未降生,爷爷在世,老得无法行动了,整天躺在炕上咳嗽不止,但还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