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730字。
资阳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般认为,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起着点化主要人物,帮助他们由尘世走向佛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僧一道,展现了一种人生的基本态度,一种“空”的概念。在作品中,这种“空”观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②首先,让一僧一道的形体来现身说“空”、说“幻”。一僧一道每进入尘世,其相貌总显得有损造物主的尊严:一个是癞头,一个是跛足。可是我们不会忘记,当一僧一道在青埂峰下说笑、遨游时,他们分明长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对于人之外貌形体都表示了相当的藐视。在《庄子•德充符》中,道德完美、识得真谛者,都是些貌丑形残的人,在佛教徒口中,人的形体常用“臭皮囊”来指称。一僧一道以丑相入世,无非是想以直观的形式,使世人领悟到肉体的不足道,乃至由此延伸到根除对世俗生活的依恋之情。
③其次,借一僧一道、警幻仙子等洞悉未来眼光,将人们的历时经验渗透到共时的、即时的体会中去,从而淡化、虚化人物每时每刻的情的感发。正因为好花不常开,欢乐难持久,于是也就不应当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太多的欢喜,也就没有太多的痛苦,在情感的生活中,始终持一种超然的理智的态度。在贾宝玉年幼时,警幻仙子已经借助“金陵十二钗”判词,借助“曲演《红楼梦》”,将人物未来的命运暗示出来,给他以一番“万境归空”的启迪。在他十三岁时,一僧一道又亲自来到他面前,对他吟着“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的诗句,又对他进行一种理智的点拨。其目的是让他动情的时候,能接收未来“万境归空”的提醒,从而不致使他在情海中沉沦太深。
④最后,借一僧一道与时间相始终的无限久长的经历与上天入地的无限广阔的空间联系起来,从面淡化、虚化整个现实世界。一僧一道的活动,使《红楼梦》中所有人的现实生活跟远古的女娲补天联系了起来,并且在这中间留下了一片茫茫苍苍的空白,所谓“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作者的目的,正是要将这一段故事置于茫茫苍苍的背景中,将一块石头置于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中,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纠葛,将贾府的盛衰,置于绵绵无尽的时间长河中。将一粟置于沧海中,于是这一粟的悲痛、忧伤一下子被淡化了、虚化了。从一僧一道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兴衰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小浪花,那么,人物的种种悲欢离合,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把它忘怀呢?
⑤其实,曹雪芹在作品中安排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时,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贾宝玉等人的“情”的观念能受到“空”观统摄,不致产生太多太深的痛苦和烦恼;另一方面,这种情感毕竟是那么美好动人,他又不忍心真的让“空”观来虚化它,于是,一僧一道的“空”观实际起到的是与“情”观并行的对比、对照作用,即便有所渗透,也是停留在浅表面上的。而作者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⑥也许,只有像刘姥姥那样,既不深陷于“情”,也不立足于“空”去痛苦地灭情,而是从“色”出发,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审视世界,把握人生,庶几能使人得到些微的安慰。
(摘编自詹丹《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僧一道本来“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让其以丑相入世,表现了佛道二家对人的外貌形体的藐视。
B.警幻仙子借助判词和“曲演《红楼梦》”,及一僧一道的诗句,都是在提醒贾宝玉要洞悉世间百态。
C.曹雪芹将《红楼梦》所有人的现实生活置于茫苍背景中,是想化解掉宝黛二人的爱情悲痛与忧伤。
D.像刘姥姥那样,从“色”出发,以实用态度来审视世界,就能既不陷于“情”,又不会灭“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开门见山地概述了“一僧一道”的作用,并引出了后文论述的重点。
B.文章层层递进,从一僧一道的外形、洞悉未来的眼光和时空的久长等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引用《红楼梦》中的原句,都是为了展现“一僧一道”的形象特点及其思想。
D.第⑤段对曹雪芹创作时的矛盾心态的阐述,让后文对刘姥姥“色”观的讨论更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一僧一道度化柳湘莲出家”“携风月宝鉴给贾瑞”等情节,也体现了曹雪芹的“空”观。
B.作者从“空”观去解读《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视角。
C.“空”观与“情”观的对立与交叠,体现了作者心态的矛盾,也许只有“色”观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D.通过对一僧一道及其背后“空”观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曹雪芹富有一定的理性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湿地既是生命的摇篮,也是文明的摇篮。它有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利用价值,如:
流量调节。降雨时湿地可以吸纳大量的水,干旱时又能释放水,这对于人民生活和生产是十分重要的。我国1998年洪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沿江、河的湿地被开垦,湖泊被围垦,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蓄洪能力。
营养物质的沉积。流水进入湿地后,其中的营养物质会因水流缓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