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份。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97期)
文言知识篇
文言文高频实词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
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
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本:根本。基:根基。)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鄙:见识短浅。)
4.豪:收天下之豪杰。卓越的人,豪杰。
所居郡,必夷其豪。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耿(介)、厚、(仁)矜、悫、刚、毅、恺、悌、鲠切、木讷、奸、佞、诈、谄、谲
1.鲠: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刚强。
如《后汉书•任隗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
2.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如《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虽有:即使有。勿怪:不足为奇。)
3.厚:忠厚,厚道。
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木强:性格质朴倔强。)
……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98期)
文学知识篇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方法(一)
【考情分析】
1.选材范围
(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选文《大师》。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展现的高贵品质。如2021新高考I卷,《石门阵》中的王木匠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涌现的群众英雄。
2.题型分值
(1)新高考:两道选择题各占3分,分别从理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方面进行考查,均设置选择不正确的一项。两道简答题分别为(4+6)或(6+6),设问指向非常具体细致,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总分16—18分)
(2)旧高考(全国卷):一道选择题占3分,从理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通常设置选择不正确的一项。两道简答题各占6分,设问指向非常具体细致,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总分15分)
3.考点考向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下列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关注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
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