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890字。
2022—2023 学年第一次全市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 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努力建设 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 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深入人民、深入实践,想党和人 民之所想、赴党和人民之所需,才能让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永不枯竭。
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杨永修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专业知识, 潜心钻研汽车自主技术,工作两年即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如今已陆续攻克 130 多项汽车制造 领域技术难题。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攻克一项新技术是创新,打造一个新产品是创新,解决 一个难题也是创新。创新的舞台宽广辽阔:从科研院所到工厂车间,从偏远乡村到改革前沿, 处处都是创新的沃土。勇于创新创造,意味着必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保持推陈出新的意识和干 劲,善于捕捉创新创造的每一个机会与灵感,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 造。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 不自满者。新时代青年正以刻苦学习本领、大胆创新创造的奋进之姿,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进 步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何娟《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
材料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青年工作,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才能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新时代青年既充满活力、激情、 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 局限性。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把握青年 成长规律,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看法、意见, 真正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
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才能成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
B .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须有脚踏实地的态度。
C .做好青年工作,主要依靠共青团的力量,这是党交给共青团的重要任务。
D .对出身农村的青年来说,他们在城市的经历,可以助力他们的返乡创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压力能转化为动力,也可能成为阻力,对青年的教育引导要把握好“度”。
B .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我们既要重视时代、国家的需要,也要重视青年们自身的需求。
C .年轻人返乡创业,既能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也能在乡村中成长,这是一件可以双赢的事。
2022—2023 学年第一次全市联考 •高一 •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8页
D .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国家要把青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
3 .下列诗句中,最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 (3分)
A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B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C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D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示冕》)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特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 分)
5 .现在,有些青年人选择“躺平” 。请根据材料内容,对“躺平青年”加以劝告和激励。(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热泪盈眶
李 日月
面对现实,她唯有听从丈夫的劝说,不是她拗不过,而是不得不屈从于他。是鸟也不能永 远飞在天上,总有个歇息的时候。
当年二十四岁结婚不算晚,现在三十一岁还没当上母亲,不得不说拖得太久了些。不是不 想早点儿要孩子,正像丈夫嗔怪的那样,是她在一线当女交警当得太久了,她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