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290字。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志川【1】
  陆游
  往年出都门,誓墓【2】志已决。
  况今蒲柳姿,俯仰及大耋。
  妻孥厌寒饿,邻里笑迂拙。
  悲歌行拾穗,幽愤卧啮雪。
  千岁埋松根,阴风荡空穴。
  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
  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3】列。
  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
  君看此神奇,丑虏何足灭。
  注释:【1】作此诗时,作者住在山阴,年73岁。【2】王羲之辞去会稽内史官职后,曾在其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3】参,参加。髦头,皇帝大驾出官时武士披发前驱者。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诗人自离开首都后,就已立下坚定的决心。
  B.三四两句写作者身体状况不好,很快就将到八十岁。
  C.五六两句说虽然妻儿能忍受饥寒,但邻居并不理解。
  D.这首诗在最后八句借助“剑”的意象抒发激昂情绪。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因晚年生活条件艰苦,拣稻穗、屋漏雪,而怨恨不已。
  B.作者想象死后心肝化为金铁,意味着其生前愿望难以实现。
  C.诗中“佞臣”二字暗示当时南宋朝廷谄媚、主和之风盛行。
  D.全诗情感深沉,悲愤之中又蕴含豪情,诗人自我形象突出。
  3.本诗层次清晰,请结合具体诗句,写出诗题中的“志”包含哪些内容。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1】
  苏轼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2】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3】初下瓦跳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浣溪沙•再和前韵
  半夜银山上积苏【4】。朝来九陌【5】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注释:【1】苏轼被贬黄州,在临皋居住。太守徐君猷来访,苏轼因此事写下《浣溪沙》一组词,共五首。选文为其一、其四。【2】江南:这里指黄州。【3】雪床:当时俗语,即雪霰,雪珠。【4】积苏:指丛生的野草。【5】九陌:田间的道路。
  4.下列对两首词的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词描写冬日景象,词人以“云叶”“暗随”等词语,形象比拟田野上乌云密布低沉,好像跟着车子赛跑一样。
  B.第一首词的下阕,词人用“半收”“断线”“初下”“跳珠”等词语描写雨雪交加的景象:雨渐渐停息,微雪落下。
  C.第二首词开头交代了深夜降雪之大:大雪覆盖了地上的野草,如同一座座银山,天地间一片苍茫,无法看见江水与沙渚。
  D.第二首词下阕中,词人用“空腹”“湿薪如桂米如珠”描述自己的困窘,最后一句交代了自己冬日无趣的生活状态。
  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词开头用“覆”“青青”描写田里麦苗的长势和颜色。这里“青青”与“青青子衿”中的“青青”,意思相同。
  B.第一首词中的“乱”字,既写出词人在雨雪中胡须上粘满了雨水和雪水,也写出雨后微雪的寒冷和词人凌乱的心绪。
  C.第二首词用了衬托手法。用漫天大雪之景、窘迫寒冷之感,来映衬太守徐君猷雪天到访之情的珍贵,可谓“雪中送炭”。
  D.两首词都用了白描手法写黄州冬日寒冷的天气,暗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志川【1】
  陆游
  往年出都门,誓墓【2】志已决。
  况今蒲柳姿,俯仰及大耋。
  妻孥厌寒饿,邻里笑迂拙。
  悲歌行拾穗,幽愤卧啮雪。
  千岁埋松根,阴风荡空穴。
  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
  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3】列。
  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
  君看此神奇,丑虏何足灭。
  注释:【1】作此诗时,作者住在山阴,年73岁。【2】王羲之辞去会稽内史官职后,曾在其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3】参,参加。髦头,皇帝大驾出官时武士披发前驱者。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诗人自离开首都后,就已立下坚定的决心。
  B.三四两句写作者身体状况不好,很快就将到八十岁。
  C.五六两句说虽然妻儿能忍受饥寒,但邻居并不理解。
  D.这首诗在最后八句借助“剑”的意象抒发激昂情绪。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因晚年生活条件艰苦,拣稻穗、屋漏雪,而怨恨不已。
  B.作者想象死后心肝化为金铁,意味着其生前愿望难以实现。
  C.诗中“佞臣”二字暗示当时南宋朝廷谄媚、主和之风盛行。
  D.全诗情感深沉,悲愤之中又蕴含豪情,诗人自我形象突出。
  3.本诗层次清晰,请结合具体诗句,写出诗题中的“志”包含哪些内容。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1】
  苏轼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2】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3】初下瓦跳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浣溪沙•再和前韵
  半夜银山上积苏【4】。朝来九陌【5】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注释:【1】苏轼被贬黄州,在临皋居住。太守徐君猷来访,苏轼因此事写下《浣溪沙》一组词,共五首。选文为其一、其四。【2】江南:这里指黄州。【3】雪床:当时俗语,即雪霰,雪珠。【4】积苏:指丛生的野草。【5】九陌:田间的道路。
  4.下列对两首词的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词描写冬日景象,词人以“云叶”“暗随”等词语,形象比拟田野上乌云密布低沉,好像跟着车子赛跑一样。
  B.第一首词的下阕,词人用“半收”“断线”“初下”“跳珠”等词语描写雨雪交加的景象:雨渐渐停息,微雪落下。
  C.第二首词开头交代了深夜降雪之大:大雪覆盖了地上的野草,如同一座座银山,天地间一片苍茫,无法看见江水与沙渚。
  D.第二首词下阕中,词人用“空腹”“湿薪如桂米如珠”描述自己的困窘,最后一句交代了自己冬日无趣的生活状态。
  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词开头用“覆”“青青”描写田里麦苗的长势和颜色。这里“青青”与“青青子衿”中的“青青”,意思相同。
  B.第一首词中的“乱”字,既写出词人在雨雪中胡须上粘满了雨水和雪水,也写出雨后微雪的寒冷和词人凌乱的心绪。
  C.第二首词用了衬托手法。用漫天大雪之景、窘迫寒冷之感,来映衬太守徐君猷雪天到访之情的珍贵,可谓“雪中送炭”。
  D.两首词都用了白描手法写黄州冬日寒冷的天气,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