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380字。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等五地2023届高三2月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治理观的一大特点,是以国内、区域、全球一体的治理观超越国内﹣国际二分法式基督教文明治理观。这种治理观继承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基于历史传统与现实需求,吸取人类治理经验而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上,中国就以天下一体的眼光看待个人、家国与世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费孝通先生曾讲到,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如涟漪般由中心向外辐射。这种中心并非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视角,而是有推己及人的意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世界的改变始于对自己与周边的改变,正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此外,中国传统的王道政治理想也包含道义上的要求,大国应当为周边及天下的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就是一种开放性的世界治理样式,是无外部、无敌对的包容性治理思维。中国传统治理观所倡导的是多中心的区域治理:差序格局不是单一中心的秩序结构,而是网格状的多元共生。全球治理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涟漪覆盖,而是一个个涟漪圈交叠,共同构建起整体治理的框架,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治理机制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王义桅、张鹏飞《中国治理观的独特意蕴》)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不仅需要坐而论道的智慧,更需要起而行之的力量。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行合一,行远自迩。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中国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指引下,与周边国家打造了众多有针对性的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与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治理是由多个并列的涟漪圈建构起的整体治理的框架,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治理机制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中国率先向西非伸出援手,开展大规模卫生援外行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
  C.由于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
  D.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为人类共同幸福考虑,以更和平有利的方式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继承了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理念的中国治理观是与国内﹣国际二分法式基督教文明治理观完全不同的概念。
  B.中巴命运共同体和中老命运共同体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治理观所倡导的多中心的区域治理模式。
  C.“亲、诚、惠、容”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
  D.正是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了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和忧患,所以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2020年,中国开始实施长达10年的长江“禁渔令”。
  B.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举行。
  C.美国表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
  D.为应对北溪泄露造成的甲烷云,各国将协力合作,最大限度保护气候生态环境。
  4.请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请根据材料简析中国该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