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930字。
文言文阅读题(二)
1. 文言文阅读。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⑤伤,不禽二毛⑥。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⑦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⑧,不鼓不成列。”子鱼曰:“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若爱重伤⑩,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摆好阵势。③既: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重:重复、再次。⑥禽:通“擒”,俘虏。二毛:指代老人。⑦隘:险隘的地形。⑧馀(yú):后代。⑨勍(qíng):强而有力。⑩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国人皆咎公 ______
②不以阻隘也 ______
(2)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______
A.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B.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C.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D.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3) 翻译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 长勺之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鲁庄公“ ______ ”;泓水之战中,子鱼认为宋国失败的原因是宋公“ ______ ”。(每空限填原文三个字)
(5) 齐鲁长勺之战和楚宋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看法?
2. 文言文阅读。
????晋侯①复假②道于虞③以伐虢④。公曰:“吾享祀丰絜⑤,神必据⑥我。”对曰:“ 。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⑦,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⑧以荐馨香⑨,神其吐⑩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有删改)【注释】①晋:国名。晋侯:晋献公。②复假(jiǎ)道:又借道。③虞(yú):国名,姬姓。④虢(guó国):国名,姬姓。⑤丰絜:“絜”同“洁”,丰盛洁净。⑥据:保佑。⑦冯依:“冯”同“凭”,依据。⑧明德:使德明。⑨馨香:指黍稷。⑩吐:指不食所祭之物。??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则非德,民不和: ______
②灭之,执虞公: ______
(2) 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B.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C.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D.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之奇以其族行。
(4) 本文虞公和《曹刿论战》中鲁庄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国家,从《曹刿论战》中“ ______ ”可知。本文从“ ______ ”可知。(用原文作答)
(5) 本文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公权①,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②。穆宗政僻③,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②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④曰:“此浣濯⑤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⑥,为之股栗⑦,公权辞气不可夺。
③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