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45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作答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码、考场考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裁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
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蔑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
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我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在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只有农民最理解乡村文化与自身生产、生活的关系。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越姐代庖,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
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农家院落及其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乡村的劳动与消费方式、节日与交往习俗,以及乡村的家庭、家族、邻里、亲缘关系等,都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撒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乡村文化建设只有从保护村落开始,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
(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材料二: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蔬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不
1. 下列对材料中关于乡村文化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清晰地认识乡村文化的三个问题是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有效性的必要前提。
B. 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分为四大类,居于首位、最重要的是农耕文化。
C.乡村文化丰富而复杂,如果失去了乡村,就会成为"展品"和记忆。
D.只有农民才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因为他们最能理解乡村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B.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理念完全契合农耕文明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
C.作者运用史禄国先生所述的例子,证明了中国人不顾条件坚持种地的执拗。
D.土地是种地人赖以生存的资本,但它的不可流动性,也会使之成为种地人的束缚。
3.下列选项不属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是(3分)
A.昂昂溪区水师营满族镇衙门村有辉煌的革命史,是齐齐哈尔市著名的老区之一。2012年,
衙门村建成黑龙江省内唯一一座村级革命老区红色展馆。
B.泰来县宁姜乡实施了一村一品、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等项目,把民族特色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
C.建华区曙光村集体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建设中谷花卉批发市场,带动就业40余人,农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D.铁锋区扎龙镇查罕诺村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休闲旅游景点,举办了五届冬捕节,让八方来客感受独特的渔猎文化和冰雪魅力。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具体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村有嘉木
村姑
在老家和母亲坐着闲话,丁零零,丁零零,细碎而清亮的铃声传来。母亲说:“木瓜来收垃圾了。”
木瓜负责我们这条街的清洁工作。他每天傍晚时拉着板车,在这街面上走一趟,收一遍各家的垃圾,第二天早上再打扫一遍。
木瓜不会吆喝,他自有他的办法。他在车把上系一个铜铃,像牛脖子上系的那种,只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