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920字。
无锡市2022年秋学期高三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很好的认识和选择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蕴涵着今天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它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习近平深刻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人们通过学习把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他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耒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提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其实质就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习近平同志要求“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讲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摘编自董根洪《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年第9期)
材料二:
当下中国,伴随传统文化复兴而来的“国风热”,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正因为流行,围绕“国风热”的争论也此起彼伏,呈现为两种不同观点的角力:
持正面意见的一方,认为国风之热,背后是令人热血澎湃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当代国风,不再是“土味”或“落后”的符号,而是一种传统元素再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要以认识、把握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为前提。
B.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益处。
C. 改革开放后,国人重寻传统文化来抵御市场冲击、走出精神困境,激活了文化创新。
D. 形成传统与现实融合的、稳定的美好生活方式,或可推动中国文化影响并塑造世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融合,前者重在方法论指导,后者提出具体的实践图景。
B. 中国继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方向,与加强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不冲突。
C. 要谈“国风热”对传统文化复兴的价值,需审视它在审美、生活方式优化等方面带来的新的可能。
D. 曾点“暮春之说”蕴含着对人主体性的充分尊重,是中国文化“自然风”的代表,至今让人回望。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在材料一中进行论述的一项是( )
A.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 商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C. 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4. 材料二运用什么方法来层层推进,提出观点?请作简要分析。
5.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时国民政府在欧洲办展览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激活了文化创新”错误。原文“在当代中国,文化传统依然与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处于市场冲击和精神困境中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寻求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传统”可知,是对传统文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新的解释,而非文化创新。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曼•罗兰
陈源
罗曼•罗兰是一八六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生的,本月二十九日是他六十岁的整寿,我们不能不在这一天热诚的希望这老英雄还有许多年不断的奋斗。
他少年时最崇拜的音乐家是贝德芬,最景仰的诗人是莎士比亚,最倾倒的生存的大文豪是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在他的小册《怎样办呢?》里排斥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