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00字。
16.2《六国论》练习设计
一、文言知识梳理: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暴霜露( )
2、暴秦之欲无厌( )
3、当与秦相较(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百倍
其实: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思厥先祖父
祖父:古义: 。今义:爷爷。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至于:古义: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古义: 。今义: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古义: 。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
1、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2、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3、得: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此得之(正确)
诚不得已(办法)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4、相:
当与秦相较(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5、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其势弱于秦( )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1、事:以地事秦( )
2、义:义不赂秦( )
3、事、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4、日、月:日削月割( )
5、却:李牧连却之(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举以予人( )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3、赵尝五战于秦( )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
2、不赂者以赂者丧。
译: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
6、洎牧以谗诛。
译: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译: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
二、古诗文基础知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B.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剽:抢劫,掠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