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700字。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之景和诗人的雄心壮志巧妙融合在一起。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诗人船上所见之景。“阔”字传神地写了长江的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D.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2. 下列句中加点字 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cāng)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峙(shì)。(《观沧海》曹操)
  B. 俄而雪骤(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sì)?”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nǐ)。”(《咏雪》)
  C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D. 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B.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春》,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
  C. 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他儿时读书的地方。
  D.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4. 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秘    俯视    荫蔽    疲蜷不堪
  B. 贮蓄    威慑    决别    煞有界事
  C. 憔悴    辛辣    和蔼    拙拙逼人
  D. 吝啬    屋檐    诅咒    喜出望外
  5.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咏雪》中描写雪的两个比喻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________”。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______。(《论语》)
  (5)问余何意栖碧山,________。(李白《山中问答》)
  (6)王湾励志,《次北固山下》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积极向上 富有艺术魅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7)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不禁吟诵出了:“________,________”这征人的心声。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 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7. 诗中的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尊君在不(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