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00字。
写作专题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对2022卡塔尔世界杯决赛的最后一场球进行解说时,央视解说员贺炜引用了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经典名言“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来送给失利的法国队,希望法国队重拾勇气,重振辉煌。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以上材料中蕴含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1)命题意图:从类型看,本题为关系型作文题目,需要学生从逻辑的角度思考两者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任务“中国青年”的设定,联系实际,让学生将个人经历、思考认识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关联。在叙述事例之后,设置写作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阐发观点。
(2)作文解读:材料有两组关键词,一组是“功成名就”和“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从哲学层面看,“功成名就”代表的是成功,是结果;“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是指从失败那天重新振作,励精图治,踔厉前行的奋斗过程。一组是“并不是••••••而是”,强调立志、过程、奋斗才是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句话是送给失利的法国队的,可见,写作的目的在于鼓励人们在失败之后,要立志重振旗鼓,重视努力的过程,才会有重新“光辉”的那一天。
在写作中,需要厘清概念,辩证合理地思考二者的关系,把握立志、过程、奋斗于个体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思想深刻(新颖合理)和逻辑严谨的文章,对深刻、合理而新颖的见解可酌情提高赋分;语言表达有文采、内容丰富的文章,也可以酌情提高赋分。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是一项能够穿越远古而通向未来的文化活动,因而它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调查显示:如今有相当比例的阅读者倾向于电子阅读,甚至凭借喜马拉雅等听书软件将阅读变成随时随地的行为;当然也有不少读者依旧醉心于传统的纸质阅读,认为翻阅书本可以加深阅读的“味道”。
上述调查结果,引发了你怎样思考?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