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6320字。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分数: 15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I、II两卷。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刚刚过去的清华110周年校庆中,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校庆活动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其中,快手被授权为活动传播媒体之一,推出了多链路全景直播,将清华校园“搬”到了线上,完成了此次校庆日特别节目15小时不间断直播,并邀请学校老师作为主持人,进行移动VR游园直播。不能返校的校友以及全球观众,得以“云游校”。
短视频平台与教育的联系远远不止于为高校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高校扩大社会影响力。别小看了这类直播活动,它也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如何强化观看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新奇体验,是对平台底层直播架构和技术的考验。
短视频平台与教育的携手,更多还在在刚刚过去的清华110周年校庆中,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校庆活动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其中,快手被授权为活动传播媒体之一,推出了多链路全景直播,将清华校园“搬”到了线上,于通过变革教育场景,推动教学更深层次的教育变革,更有力地推动知识普惠。比如,拥有150多万粉丝的“数学物理宫老师”,把一个个严肃的数学、物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诸如勾股定理和小龙虾、冰糖葫芦和电功率的类比让粉丝直呼“懂了懂了,原来这么简单”。有“刑法界著名段子手”之称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入B站当天便喜提百万粉丝。在短视频平台的“大课堂”里,不仅空间界限被消弭了,学习的参与者也不再有学龄和非学龄之分。我们看到,当短视频与教育携手,一幅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场景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也不仅仅是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更核心的还是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短视频平台上的教育视频,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育内容不仅要科学、准确、真实,更要能够击中青少年的兴趣点,要具有“故事化”的特征。做到这一点,不仅是要在创意策划、脚本撰写和视频制作上更用心,更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教。令人欣喜的是,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尝试发布上课的短视频,面对新的教学场景,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而这种为了应对线上教学的转变,还将反哺他们的线下教学活动,从而推动课堂内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变革。
(摘编自赵丹《短视频与教育携手,更有力地推动知识普惠》)
材料二:
“短视频+青少年教育”契合了国家教育战略、青少年用户需求以及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趋势,其积极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短视频是课堂教育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我国传统的课堂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以单向传输知识为目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往往是“考前突击,考后就忘”,学习效果不佳。而短视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的提纯、生动形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网络传播媒体之一,快手通过多链路全景直播将清华校园“搬”到线上,让很多校友和观众得以“云游校”。
B. 为了应对线上教学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反哺线下教学活动,推动了课堂内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变革。
C. 短视频以学生为中心,在提纯知识、设置场景、输出“段子”等方面下足功夫,从而增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习效果。
D. 我国提出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可以在德、体、美、劳教育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校举行校庆、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时,选择与短视频平台联手,这对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是有利的。
B. 短视频与教育的携手,消弭了学习的空间和学习者的年龄界限,让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C.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育大多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等问题,短视频+青少年教育很大程度上可以规避以上问题。
D. 短视频知识传播降低了知识获取门槛,减少了教育差距,彻底解决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短视频+青少年教育”范畴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通过简短的内容、多元的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专业的知识大众化,让知识的传播浸润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B.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广大青少年既是知识学习与教育的主要人群,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和新传播技术的“主力军”。
C. 《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质文艺节目都通过短视频内容集锦,引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D. 凭借生动有趣 表达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资源,短视频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普惠和公平,极大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反哺……,推动了……”变未然为已然。材料一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是说“……还将反哺他们的线下教学活动,从而推动课堂内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变革”。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D.“彻底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夸大其词。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有助于消除……,减少……”来看,通过短视频进行知识传播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渡记【注】
宗璞
中国军队撒离北平后,炮火停了。香粟斜街三号宅院里似乎又恢复了事变前的秩序。但这只是表面上,忽然不用担心炮火,人们心里都空落落的难受。吕老太爷最初几天仍认真地要报纸看,他不相信已成为历史的事实。他照常坐在书桌前,用放大镜仔细在字里行间寻找我军反攻的消息。八月九日这天,报纸很晚才来。他忍不住对莲秀说,撤退也许是宋哲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