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32220字。
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米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妨用声光影像的办法,将我们的言说思想推向社会。
(选自范曾《国学开讲》,有删改)
材料二:
在这样的一片颂扬声中,孔子从平凡而有学问、随和而有道德的文化人升格为神圣英明的大“圣人”。
从深处讲,这场由孔门弟子发起的造圣运动,透露了多层的文化信息:孔子与其弟子相交,是仁义之交,是道德之交,属于真正融洽的师生感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因此义存而交不绝,不会出现“人走茶凉”的窘境。其弟子的歌颂赞誉,乃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强力驱使或控制。这或许就是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孔门弟子对先师进行美化歌颂,其实多少也包含着现实功利因素。为了生计,只能把儒家学问这块蛋糕尽量做大做好,而其前提,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春秋末期到今天,孔子从平凡而有学问、随和而有道德的文化人,升格为神圣英明的大“圣人”,其地位呈直线上升的状态。
B.今天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科考时知识分子“总动员”和独尊儒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尚处在社会转型期。
C.儒家学说生生不息、代有传承的内在原因,是孔子与其弟子有着真正融洽的师生感情,弟子的歌颂赞誉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D.孔子的文化贡献、治学品格、道德修养均不是寻常人所能轻易达到的,孔子受到弟子的赞誉推崇,也就不算是出格的事情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我们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开启宏门正,学,重塑价值体系,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
B.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会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能够持久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
C.孔门弟子对先师进行美化,是因为只要老师的伟人资格被确认,老师的学问就能被证明,自己继续老师的事业也就理有固宜了。
D.涩泽荣一对《论语》的思想有自己的领悟,他以孔子之道作为自己商业行为的指引,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之上,守德与营利兼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论语别裁》对《论语》义旨及所涉人文掌故生动阐发,受到读者追捧。
B.黑格尔认为《论语》没有多大价值,孔子及其学说“毫无出色之点”
C.通过让小孩穿汉服、背“四书五经”的方式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D.颜回是最能理解孔子之道的学生,是孔子的知音,孔子对他评价很高。
4.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孔子其人。(4 分)
5.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青年应如何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市民的自卫
李劼人
张老爷自开县征收局长卸下任后,每日必踱到后厨去做他的功课,查点炭烧了好多,油盐用去了好多,早饭吃的小菜还有没有剩的。就是顶细小的地方,也必亲眼看到,只要有半点不对,必要一板三眼地吵半天。他把这功课称为修身齐家的工夫。
这一日,他边吃早饭边展着一张报纸浏览长江南北混战的纪事,正打算早饭过后就要去做功课的。猛听见街面上瞠瞠几下锣声。打更匠传锣之后走到张家公馆的门上大喊:“张大老爷!街坊公请到财神庙会议!”
原来今天会议,就是因为近来城里滥兵滋扰,官厅方面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