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701.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702.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703.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701期)
诗歌知识篇
精练|诗歌鉴赏一篇多题(一)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诗歌首联“徙倚”即徘徊之意,生动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B.诗歌颔联由远及近,巧用“皆”“唯”二字,宏观描绘出浓浓的秋意。
C.诗歌颈联描绘了牧人、猎手满载而归的画面,反衬了诗人的落寞。
D.全诗语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格律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的田园风光。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近景,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远景。二者搭配得恰到好处。
C.尾联抒发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
D.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于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
3.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颌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
……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702期)
诗歌知识篇
精练|诗歌鉴赏一篇多题(二)
1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这就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B.颔联写莺与燕,“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这联可谓描摹细致,充满生机。
C.颈联写花和草,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15.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待游踪。从大处落笔,写出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面开阔之景。
B.颔联和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写了钱塘湖早春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
C.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整首诗歌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描写,内容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
……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703期)
散文阅读篇
散文阅读:句段的作用、句子含义分析(一)
【考点阐释】
散文语言含蓄,意蕴丰富,写法多样。一如修辞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锤炼和组合,散文独特的写法可以是情节的巧妙安排,可以是开头结尾的处理,可以是引用诗句、典故等手法的运用。这些写法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分析散文的写法作用是鉴赏散文的重点。
【设问方式】
1.文章某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以“××”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3.文章第×段运用了某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的话的作用。
5.请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文章第×段,作者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7.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8.文中划线句子是否可以改为“……”,为何?
9.文章第×段的安排有何艺术效果?
10.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何巧妙之处?
【解题方略】
分析句段作用“4角度”
1.内容方面(理解能力)
内容方面的作用是最基础的作用,即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什么。
如:人、物、景——特点
事——交到时间、地点、人物、关键事件
情、理——阐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了主旨
2.结构方面(文本特征)
即内容与上下文、前后文、乃至全文内容之间的关系。而具体是什么样的作用,首先需要进行定位,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
(1)开头:①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