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徐阶传》.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顾恺之列传》(.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羊祜传》.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韦陟传》.docx

  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韦陟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太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旦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涉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了金、篆、隶、草、行、楷书等总共六类形体。
  B.三公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秦朝后多为虚职。
  C.江东,又称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汉至隋唐以之称
  ……
  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顾恺之列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温薨后,恺之拜温墓,赋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或问之曰:“卿凭重桓公乃尔,哭状其可见乎?”答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
  (选自《晋书•顾恺之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B.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C.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D.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讲究韵律,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
  B.薨,周代天子、诸侯死之称。天子、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C.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太守的尊称,又称明府君;唐以后多专称县令。
  D.省,中国古官署名,尚书、中书、门下等官署皆设于禁中,因称为“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恺之博学多才,以此自许。顾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创作《筝赋》,并说他的赋好比嵇康的琴,不懂得欣赏的人会遗弃它,有见识的人会珍惜它。
  B.顾恺之见重桓温,作诗祭拜。他被桓温举荐为大司马参军,很受桓温的亲近,桓温死后,恺之祭拜桓温之墓,当场赋诗表达自己失去倚重的悲痛之情。
  C.顾恺之善于绘画,无与伦比。顾恺之擅长绘画,构图特别高妙,谢安认为还没有人能达到这种成就,恺之认为画像的传神在于眼珠,比四肢的美丑重要。
  D.顾恺之因受赞扬,彻夜吟诗。顾恺之的官署与谢瞻相邻,他在夜里咏诗,谢瞻常常不睡觉,而在远处赞扬他,顾恺之受到鼓励,便一直吟诵到天亮。
  ……
  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羊祜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祜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以道素自居,恂恂若儒者。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泰始初,诏曰:“祜虽处腹心之任,而不总枢机之重,非孤家垂拱无为委任责成之意也。”任羊祜作尚书右仆射、卫将军。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及还镇,吴将陆抗攻之甚急,祜遣荆州刺史杨肇攻抗,不克。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游猎,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祜缮甲训卒,广为戎备。至是上疏曰:“宜当时定,以一四海。”帝深纳之。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祐寝疾,求入朝。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涕泪沾须鬓。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因以克定之功,策告祜庙。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恳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B.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C.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D.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最早是负责征召事宜的官署,文中符合此意。它也可指政府车辆,“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固让封不受”的“让”字,与高中教材里面“大礼不辞小让”“泰山不让土壤”的“让”字意思基本相同。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上》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D.“征市日”即赶集日,南州人“罢市”,整个集市停止买卖交易,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羊祜的哀悼与感恩。
  ……
  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徐阶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摧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