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460字。
咸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一)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特重诗,以为它可以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以为“礼以制其宜,乐以导其和”。《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
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德育是他们的最后鹄的,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美善只有一个字,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中,“善”与“美”二字虽分开,仍可互相替用。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需求惬心贵当。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丑;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
美育为德育的基础,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比如你哀怜一个乞丐,你必定先能设身处地想象他的痛苦。诗和艺术对于主观的情境必能“出乎其外”,对于客观的情境必能“入乎其中”,在想象中领略它,玩索它,所以能扩大想象,培养同情。这种看法也与儒家学说暗合。儒家在诸德中特重“仁”,“仁”近于耶稣教的“爱”、佛教的“慈悲”,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修养。仁的修养就在诗。儒家有一句很简赅深刻的话:“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的表现。
美育不但不妨害德育而且是德育的基础,如上所述。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
(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儒家早就认识到了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诗、乐可怡情养性,礼使行为仪表规范,前者重“美” ,后者重“善”。
B.一个受儒家教育的人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要看得过去,要有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
C.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德育,与柏拉图等人观点不同的是,儒家认为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
D.一个正直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先提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观点,然后引用儒家相关论述阐明诗、礼、乐三者在美感教育中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儒家和柏拉图等人对美育和德育关系的认知差异,认为儒家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
C.文章第三段指出了“美育”“道德”“仁爱”“同情”“想象”等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D.文章第四段再次强调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美育的功用就是为德育服务,不然美育就没有任何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她接受过诗礼乐教育,是一个既美且善的女子。
B.柏拉图说过:“美是真的光辉。”由此可知,柏拉图认为美和真是相通的,而美和善是矛盾的。
C.阅读《祝福》,我们会深切地同情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原因之一是我们随着作 者的讲述设身处地的想象到了她的种种痛苦。
D.《诗经》中称赞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认为君子“美如玉”,是说君子学问精湛,温柔敦厚,这就是“仁”的表现。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前者重‘美’,后者重‘善’”于文无据,文本认为“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即“美”和“善”是一体的;
C.“必要前提”不符文意,原文是“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可见“必由之径”;
D.“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美”理解有误,原文是“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能力。
D.“不然美育就没有任何价值”不符文意,原文是“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体现了高起点和严要求,向着建立系统的国家公园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